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由本报育儿版编辑主持的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做好父母”已开通,分享育儿好文章,加关注请扫二维码。
点击查看原图2015年5月23日,由山东商报和济南市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好父母”读书会在济南市图书馆进行了今年第7次分享。本次分享图书:《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6-12岁)》。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本期主讲:马瑛,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心理学教师,从事家庭教育工作20年,参与编著家庭教育丛书《牵手两代》。文记者王文杰马滟宁图记者马滟宁
从“课前作业”中读出孩子的心声
在本期的读书分享中,马瑛提前两周为会员们布置了“作业”,让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6-12岁)》中的任意章节,体验“亲子共读”,增进亲子沟通,与孩子一起体味作业的滋味。
会员田妈妈说:“读《读懂孩子》前,我让儿子通过书本目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结果他选择了书中‘父亲参与教育\’篇章。通过对照书中提供的测试,我发现我的孩子明显属于妈妈陪伴过多又缺少父亲参与的类型;且在对父亲了解程度的测试中,儿子对父亲的认知有些模糊。我想,孩子一定对父爱有强烈的需求,所以很希望爸爸能有所改变,调整工作时间多陪伴他。”对此,马瑛指出,当代社会父亲缺席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如上面的例子,母亲应该及时向父亲做反馈,完整转述孩子的思想,让父亲充分认识到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此外,妈妈们也不能一味责怪丈夫在教养过程中的缺席,而是要及时自我反思,殊不知,在父亲和孩子之间,母亲是他们最好的沟通桥梁,应该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会员魏妈妈在分享中则讲述了自己对于孩子交往方面的困惑。魏妈妈说,以前总觉得儿子和朋友在一起时无法互相体谅,通过观察,发现这似乎是十几岁孩子的共同特点,《读懂孩子》中讲到“6—12岁时,孩子对友谊的相互性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看到这里我对之前的困惑有所释然,但依旧困惑于喜欢独处的儿子不愿广交朋友。”对此,也有会员提出疑问,认为孩子过于外向会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继而耽误学习。由此话题,会员们引发出“孩子拥有多少朋友最合适”的讨论。
马瑛讲道:“心理学和教育学上经常强调要关注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认为这是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总是设计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你应该……\’但这仅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谈问题,在诸多‘应该\’的背后却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所以,她认为,与其设计孩子不如发现孩子,通过个体化的区分发现孩子的特点并接纳孩子。此外,马瑛还为家长们模拟了衡量孩子的标准,认为只要孩子身心愉悦和心理健康,便无需过多干预其交往,“人有不同性格类型,外向‘社交型\’的人天生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只有在群体交往过程中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展现自己的价值,而内向‘认知型\’的人则更多希望满足内在的认知需求,喜欢独处。”马瑛说,“所以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无需强求,没有必要非要按照大人的意志去发展。”
你浪费孩子的时间了吗?
“每个家长都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成绩主要源自于高效率的学习,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时间的自我管理。”马瑛说。
阅读《读懂孩子》后,会员们除了对自我进行反思,更多的疑问亦集中于“孩子的时间为啥总是不够用?”有的会员提出,上初中的儿子每天作业都要写到夜里12点,不要说复习和预习,连足够的睡眠都无法保障;有的会员表示,读3年级的儿子虽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总是拖拖拉拉完不成;还有的会员抱怨,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时非得有个大人盯着,一会儿不注意便会走神……马瑛认为,上述问题均源自于孩子没有良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不会为学习做计划。她建议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制定详尽的“时间管理表”,帮助孩子调整学习时间,且学习计划划分得越详尽、达到的效果就越好。
而《读懂孩子》中也为家长们提供了制定“时间管理表”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书中说:自主管理的方法首先是制定计划,并将计划进行分解,且每个目标达成的时候都要记录完成的期限和完成的状况;而对于孩子的学习过程,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制定细致的计划,小到每天作业的完成时间、大到周末、寒暑假的复习计划。马瑛补充指出:“计划制定好后,家长不要时刻‘盯\’着孩子去履行,而是得付出足够的情感支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和鼓励,和孩子共同成长。”对于“时间管理表”的制定,马瑛还提醒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参与、获取孩子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行为从“他律”有效转变成为“自律”,养成学习好习惯,在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应养成记录时间的习惯;更不要“让别人浪费自己的时间”。马瑛提醒大家,很多家长在不自知中浪费了孩子大把宝贵的时间,如在学习过程中频繁提示孩子喝水、上厕所、注意坐姿等行为,都是在破坏他们的注意力,打断他们的学习。
注意力不集中未必是多动症
常听家长抱怨称“我的孩子为啥就是‘坐不住\’?”在本期的读书分享会上,马瑛除了细致剖析会员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还解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注意力”等话题。《读懂孩子》一书中指出,在孩子的普遍成长规律中,注意力的时长和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7到10岁孩子连续注意时间通常不过20分钟,10到12岁后则能达到连续注意时间25分钟。对此,马瑛提醒家长们,上述规律仅是普遍的共性规律,孩子的个体差异极大,总体来说,男孩的稳定时间比女孩短,他们晚熟的特点和男性脑发育有关。基于孩子个性化的差异,马瑛进一步提出,性格“外倾”的孩子活泼好动,善于交往,注意稳定时间相对较短,反之“内倾”的孩子善于独处,注意稳定时间较长,而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除了孩子天生性格的不同,和其在幼年家长的不同教养方式也有极大关系。所以,面对稳定时间较短的孩子,家长应先给予充分的理解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此外,马瑛还讲道,家长帮助孩子进行时间管理和制定计划的时候也应以孩子连续稳定时间为基础,掌握孩子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发展规律。而对于总是抱怨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家长,马瑛认为:“注意力不集中未必是多动症,多动症是生理上的问题,真正多动症的孩子额叶有缺损或者病变;大部分孩子只是天性好动、坐不住、关注的点多,属于典型的多血质特征,这类的孩子只要细心引导,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家长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最终使孩子获得良好的注意力?在《读懂孩子》一书中为家长列出了详细策略。第一,要理解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是不一样的,不要对低年级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第二,要在家里营造相对安静少干扰的学习空间。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段和中年级段的孩子,不要让电视等杂音打扰了他们的学习;同时,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则需锻炼孩子形成合理的抗干扰能力。第三,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的做同一件事情,适当学会转换任务,如阅读时边读边画出重点,或安排不同学科的作业交替完成。此外,还要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使孩子能够在同一时间只专心于同一件事情。第四,兴趣是孩子拥有长时间稳定注意力的根源,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后,要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在此,马瑛提醒父母们,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晚上睡觉时间应在9点到9点半之间,中高年级的孩子也不宜晚于10点休息。
如何让孩子背得过、记得牢
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难免需要背诵知识点,低年级时知识点少还能凭借“死记硬背”轻松过关,可随着年级的升高,背诵难也成为不少孩子学习中无法逾越的鸿沟。
在本期读书分享中,马瑛将小学生记忆细分为无意记忆、机械记忆、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和形象记忆、语词记忆几大方面,详解了孩子的记忆发展过程。她指出,孩子的记忆都是从没有预定目标的无意记忆开始、通过学习逐渐发展成为有意记忆,这个过程往往不牢固,通常没有理解;如果能够在脑海中对背诵内容呈现具体的映像、且逐渐通过这类场景转化成的记忆则是形象记忆到语词记忆的转化,较为牢固。此外,不同年龄阶段记忆特点也有所不同,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和记忆呢?《读懂孩子》为大家列出详细的方式方法,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记忆水平,不提过分要求。对此马瑛解释说,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记忆水平,有利于反思孩子到底是无意记忆还是有意记忆……哪一方面更突出一些,了解了孩子的特点,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满足当前的水平,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要引导孩子处处留心经常记忆,并让孩子以体验的方法尝试记忆。第三,教给孩子具体实用的复述方法,如背课文,要抓住关键词,再一句一句整合在一起;也可以画图像,让具体的形象反映在孩子眼前;采取循环的方式,分段、分时间记忆。
同时,为达到牢固的记忆目的,马瑛强调及时复习和预习一样很重要。家长可以在帮助孩子规划时间和制定计划的同时将道理直接告诉孩子,求得孩子的认同,效果会事半功倍。总之,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家长要寻找孩子独特的性格特点,学习应该是个性化的,从个性化的基础上出发谈教育,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
本版编辑专为初中生家长建立了家庭教育交流群。群号:213382944,欢迎初中生家长入群!
新闻推荐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张玉)记者从山东省地税局获悉,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以来,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推进“衰竭期...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