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报记者 韩晓璨
微商成传销的
新平台。最近微商被央视曝光,很多微商团队称遭遇“黑五月”。不少代理要求撤出,一些上线纷纷祭出大招力争清白。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微商团队都存在层级,从下线身上分钱也十分常见。不少微商的运营模式与现行法律
相左。如果不解决这个根儿上
的问题,微商会继续生存
在质疑中。案例想退出微商囤下的货砸在手里
今年年初,济南市民李女士在朋友的影响下加入了微商的行列。“我朋友介绍我代理一种酵素。300多元一瓶,购买5瓶以上就可以代理、享受折扣,再以她给的参考价卖给下线。”
李女士购买部分产品后发现,这一产品并不好销售。“这个牌子没什么名气,也没有明星代言,根本没人购买。”李女士心灰意冷,上线却把她加入一个微信营销群,要继续对她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便是怎么晒快递单,怎么宣传使用效果,以及如何向朋友们发出问候等。加入“代理”两个月,她投入了4000多元,却只卖出了不到1000元的产品。
央视报道后,李女士意识到,销售业绩不好不是自己的问题,可能是自己加入的微信团队有问题。她想要退出微信团队,但上线告诉她,这些货无法退回。反应微商高级代理祭出“大招”留人
在济南,很多人像李女士这样新入行者选择退出微商。由于货品不能退,他们大部分人选择了吃“哑巴亏”。为了安抚下线的情绪,很多上线也纷纷祭出大招,力证清白。某玻尿酸的代理人魏女士就不惜现身说法,在朋友圈中发出自己曾被骗落入传销组织一事。“说起传销,我最有发言权。姐当年就曾被骗去传销组织。这些传销都没有任何产品,只一个劲儿让你交钱。我们都有实实在在的产品,怎么可能是传销?”
另一家销售面膜的微商则试图以情动人,在微信中贴出一段煽情的语言:“微商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每天都有很多产品送到我家里,快递跟我很熟。我的产品有明星代言,在市场上有良好口碑。”她说,自己家的产品是经过有关部门注册,并不是所谓的三无产品。
为了给自己的微信团队吃下“定心丸”。一些大的微商以起诉央视、提高代理门槛等手段来稳定军心。揭秘部分微商模式涉嫌传销三条
所有的微商都是传销吗?到底该如何鉴别?记者发现,不少微商的代理结构和传统的全国、省、市、县代理有很大不同。第一,微商获得“代理”的门槛低了很多,基本上几千元就能拿到代理;第二,传统的各级代理之间利益并不挂钩,上线并不从下线处分成,很多微商却宣传:“你停止工作了,你的一、二、三级代理不会停,你的收入也不会停。”这就是典型的传销模式;第三,传统代理的升级需要重新和公司签署授权,而很多微商的代理升级都是以业绩、代理人数来衡量的,以此鼓励微商拉来更多人和业绩。
我国2005年颁布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对传销做了如下定义:(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产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以上三条是俗称的“拉人头”、“交会费”、“团队计酬”。存在这些规则的微信团队都可能是传销。
济南大学金融学教授张伟认为,不能认为所有的微商都是传销。传销常常带有强制性、欺骗性和煽动性,而一些微商仅仅是将微信作为推广、销售的平台。现在应该探索的,是如何引导微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价格更透明,宣传内容更真实。另外,还需要规范产品的真实可靠,防止假货产生。
新闻推荐
女报记者 李丽娟本周山东鲁泉律师事务所开展劳动争议纠纷公益咨询活动,今天陈兴田律师就本次活动中较为突出的法律问题与读者进行交流。读者:什么时候该签订劳动合同?陈兴田:你到单...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