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生活废弃物转运处理中心 记者黄中明 摄□本报记者 江丹
每个家庭都会产生生活垃圾,将其投入垃圾桶。每天济南市有数万个垃圾桶被填满又清空,近百个生活垃圾转运站、数百辆垃圾收集车在运行,将我们的生活垃圾运出市区,送达位于黄河北济阳的生活垃圾处理厂。我们看得见路上的环卫工人,但是在垃圾处理环节中,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其他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在忙碌着。
【垃圾处理中你不知道的距离】
从中转站到处理厂最远的相距45公里
6月22日16:10,在去邮电新村送回最后10个绿色垃圾桶之后,王培龙将电动城市保洁车停在了经十一路生活垃圾转运站前,准备为车蓄电。电量满格需5个多小时,可以保证王培龙驾驶它收送60个垃圾桶,往返6趟,每趟10个。
52岁的王培龙是一名市中区保洁工作人员,他的主要工作是将小区的垃圾桶运送到经十一路生活垃圾转运站。这个站点负责整个四里村街道办事处辖区的生活垃圾转运工作,日均转运垃圾30吨到40吨之间,差不多是2014年济南城区日均生活垃圾总量3400吨的百分之一。
在济南,这样大大小小的生活垃圾中转站有96个,生活垃圾汇集到这里后,再被运往位于黄河北济阳的垃圾处理厂,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这里最初建设时便是江北最大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蒸汽供热、发电,在2011年,年发电量便达2.7亿度,每天可为约20万户市民提供生活用电。
吴英民在经十一路生活垃圾转运站负责一些调度工作,每天晚上都要看着两个装满垃圾的封闭式压缩箱被运走、运回:头一个压缩箱晚上八点半左右走,凌晨一点半左右回;第二个压缩箱随即出发,凌晨五六点钟再回来。为此,吴英民几乎没有睡过完整的夜觉,一接到驾驶员的电话,便立马从床上爬起来去等候开门。
吴英民知道垃圾都被拉到济阳的垃圾处理厂了,他没有去过那里,“闹不清路”。不过,历下区生活废弃物转运处理中心车队驾驶员胡修纲对路线早就“门儿清”。当他开着载满垃圾的密闭运输车从位于奥体中路和黄台南路交叉口附近的转运中心出来后,一般会经过工业北路、将军路,然后驶上济北浮桥,有时候他也会从将军路进入零点高速,过东郊浮桥,中速行驶,来回两个半小时,每天往返三四趟。无论走哪条路线,距离都在30公里左右,这也是城区内中转站相距垃圾处理厂的平均距离,其中最远的中转站是位于二环南路和二环西路交叉口附近的皇上岭中转站,单趟行程近45公里。
【垃圾处理中你不知道的数字】
23600个,历城区垃圾桶拥有量居济南之首
如果去文化西路上走一趟,会发现那个距离住宅小区不远的垃圾转运站已经没有了,原来的位置成为一个水池,与附近的流水景观带成为一体。历下区取消了辖区内的各个生活垃圾转运站点,全区的垃圾统一集中到历下区生活废弃物转运处理中心。
经常路过此处的市民王丽丽注意到了转运站的消失,在这之前,尽管保洁人员会拿着水管冲洗清洁,但垃圾方箱四周总是难免有腐烂物和垃圾渗透的液体,王丽丽路过那里时,不得不屏住呼吸快跑两步,又担心这样做会伤及正在处理垃圾的保洁人员的自尊,有时候宁愿为此过个红绿灯绕到马路另一边。
济南市城管局生活废弃物管理处副处长孙杰理解市民的这种行为,转运站措施做得再齐全,它的存在仍然是一个污染源,逐步取消转运站是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之一。孙杰说,理想化的垃圾处理模式是连垃圾桶都取消,垃圾产生后直接进垃圾处理厂,因为就连垃圾桶立在那里其实也是污染源。这个模式若能实现,那么每天的固定时间里,会有500多辆运载垃圾的封闭压缩车驶入各个小区,市民直接将家里的垃圾放进压缩车中被运走。
在很多人的想象里,垃圾桶的数量似乎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一般市民不会想到取消垃圾桶,反而觉得其数量越多意味着相关部门的资金投入越大。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济南,垃圾桶数量最多的区域并非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历下区,而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历城区,前者包括辖区内单位自配的垃圾桶数量总共有15000个,后者则共有包括近郊在内的垃圾桶23600个。
事实上,垃圾桶的配置很大程度上要考虑人口数量,每个小区平均30户到40户会配置一个垃圾桶,每桶间隔70米到80米,相关研究表明,当人提着垃圾行走时,在这个距离的时候会产生厌烦情绪,更想把手中的垃圾扔掉。
【垃圾处理中你不知道的岗位】
泊位工全身穿戴不透气装备,垃圾车有多晚要等多晚
垃圾处理需要经济的投入,就目前阶段而言也十分需要人力的投入。垃圾运输工作需要王培龙和胡修纲这样的驾驶员,也需要很多我们平时难得一见的岗位人员,即便是在技术先进的历下区生活废弃物转运处理中心。6月19日,46岁的尹冬生正在和另外3位工友忙碌着,他们是泊位工,垃圾收集车辆进入泊车位后,他们协助将垃圾倒入处理罐。
这天尹冬生上的是下午班,从下午两点半一直到凌晨最后一辆垃圾车驶来,有多晚等到多晚。因为需要关闭处理罐的盖子,泊位工们除了身着工装,还系着宽边的安全带,戴着一面不透气的涂胶手套,脚上则是防水防滑的长筒胶靴。尹冬生没穿胶靴,不透气捂得慌,结果被滴落的垃圾渗透液体湿了鞋,但是手套不得不戴,尽管一摘下来就看见手被捂得发白,夏天衣裳薄,肩膀被安全绳勒得也是不透气。尹冬生和工友们最盼望的是凉快天。
62岁的郑志明不需要穿戴那些不透气的装备,但他的工作也不轻松。他负责垃圾处理中心的地面清洁工作,每当垃圾车驶来留下车辙,或者倾倒垃圾时滴落了液体,他就拿着一把半米宽左右、系满青布条的拖把去擦干净,如果赶上驶来的垃圾车数量多,郑志明需要一手一只拖把。这里总有垃圾车驶来驶去,地面却保持着光洁明亮。
对市民来说,提到垃圾处理,他们更熟悉的是环卫工。王培龙的妻子张庆英便在这样的岗位上忙碌,她负责经十一路上新世界商城到英雄山人防商城17号出入口之间的150米路段,工作时间从每天早上4点开始。
如果说生活垃圾处理的每一个环节构成了一根链条,那么其实我们也都身处其中。作为制造生活垃圾的我们更应该多一点自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将垃圾扔掉之前做一些分类,或者路上吃完冰激凌的时候路过垃圾桶再将包装纸扔掉,毕竟城市环境属于每一个人。
新闻推荐
6月22日,济南蓝石大溪地,一批特殊的来宾:牧羊犬、灵提、贵宾、小短腿柯基等,还有英国短毛猫齐聚一堂,与主人一起参加2015年济南首届夏季宠物大赛。各式各样的宠物互相见了又叫又跑,好热闹,园区里充...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