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济南的一个小学讲家庭教育,讲完课,很多家长都加我微信,就陆续有家长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其中有个家长留言:我家男孩10岁,胆子大,有主见,但是自由散漫,没有组织纪律,想干嘛干嘛,反对权威,叛逆。
我回复道:你说说孩子成长的背景吧,孩子谁带大的?与父母的关系如何?老人在家庭教育中起什么作用?你自己在教育孩子中做了哪些事,陪伴孩子的时间长不长?
家长回复说:我们两口子都是大学毕业,丈夫经常出差,孩子基本是我一个人带的,没有老人帮忙,我前面提到的是老师的反映,孩子在家里特懂事、孝顺,帮我做很多事情,但在家里他自我意识也很强。
我:老师反馈的不一定就是对的。你说的孩子的个性,虽然老师不待见,但未必是问题,男孩子有个性,胆子大,是生命力本身赋予的。
家长:但是我总是被老师提溜,和其他同学闹矛盾了,不听话了,和老师顶嘴还振振有词,我被他搞的身心疲惫。
我:老师管着四五十个孩子,自然都希望孩子听话,不惹事,一旦碰到了惹事的孩子,老师首先不是接纳孩子,而是指责和否定,把家长喊到学校,这是老师带有情绪的一种表现。
家长:你说这些,我也理解。我就是想了解,孩子这个状态,我需要做什么呢?
我:孩子在学校里面,之所以叛逆、不听话,一方面是个性本身,另外是因为没有受到肯定与接纳,所以表现出来的叛逆是获取关注的另外一种形式。
家长:你说的对,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没有这么叛逆,我还算是能和他沟通。我:叛逆不可怕。你看过写青少年毛泽东的那本《恰同学少年》没有?里面的青年毛泽东就是个叛逆青年。
家长:李老师,你太幽默了。我看过这本书,我孩子还看了《乔布斯传》,他说,他比乔布斯听话多了。
我:所以呀,孩子的个性,虽然在学校里给你带来了困扰,但你需要知道,孩子的个性恰恰不是需要压抑和修剪,而是需要保护和肯定。
家长:那孩子在学校里面确实没有纪律感,这个事情怎么办呢?
我:事情分两头说,你先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没有纪律感,还是偶然调皮,这不是一个概念。如果确实没有纪律和规则意识,那应该寻找父亲教育的责任,父亲负责孩子的边界和规则。
家长:嗯。看来我不能太焦虑。
我:老师喊你过去,你要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看看老师情绪背后是否有对孩子的关注,这种关注是否有过多的指责和不接受。如果有,你需要和孩子沟通,既要维护好老师的权威身份,也要让孩子认定自己的价值,不能因为老师的指责,让孩子陷入一种焦虑和证明的状态。
孩子陷入焦虑和证明,就会认为老师和同学们都不接受自己,他就会拼命的制造一些事情来变现自己,这叫做怒刷存在感。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事情:孩子不会因为批评和指责而变得安静,恰恰是因为接纳变得安静和听话。
家长:数学老师对孩子特别好,和您的观点一样,孩子在他面前特别听话,特别安静。
我:这才是你儿子的本来样子。
孩子的活泼是天生的,调皮也是天生的,在集体中,老师的身份是权威,为了维护集体秩序,老师对于“捣乱分子”通常是不接受的,一旦不接受,就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孩子,孩子在老师的这种认知下,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学生。
当老师把信息反馈给家长,家长需要思考:老师给的反馈是在什么情况下的反馈,老师讲述的是事实,还是他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事实本身因为不同的人解读不同,评判就不同,如果家长认为老师是权威,是对的,盲目的接受,完全认同老师的评判,面对孩子的时候也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等于在学校里面孩子不被接纳,在家庭里面,也失去了最后温暖和支持的港湾。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被接纳的环境,他就会陷入精神的流浪和漂泊,要么拼命去证明自己的存在,获取关注,要么彻底让自己的生命力陨落,变成可有可无的人。
所以,不被认可的孩子,要么捣乱到底,要么自卑黯淡。
孩子千差万别,教育需因材施教,学校老师不是权威,教育专家也不是权威,家长自己不断学习,明了教育规律,有了自己的主见,才能不被“事件”牵引,因为最终说来,自己孩子的事情,还需要自己去解决。所以,没有标准答案,需要自己有主见。
作者:李宗磊。200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从事于中小学教育近十年。
新闻推荐
黄金忠(资料图)点击查看原图商报济南消息(记者陈学超)昨日,德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四次会议发布公告,因涉嫌严...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