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由山东商报和济南市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好父母”读书会在济南市图书馆进行了今年第7次分享。
本次分享图书:《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6-12岁)》。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本期分享专家:马瑛,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心理学教师,从事家庭教育工作20年,参与编著家庭教育丛书《牵手两代》。记者王文杰马滟宁整理
这次读书会,分享专家马瑛老师提前布置了三个作业。其中一个作业是:和孩子一起读《读懂孩子》这本书,或者跟孩子一起读某个章节,记下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和体会,在读书会上分享。会员们认真地“做”了这个作业。分享中,有收获、有体会也有疑问,收获和体会是自己和孩子的成长,也让更多的会友受益。马瑛老师对每位会员的分享给予分析、答疑。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手段。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家庭阅读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打造阅读基础的摇篮。而亲子阅读是家庭阅读的核心方式。它不但可以丰富家庭文化生活,还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孩子获取知识,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读懂孩子》会员体会:
我平时重视孩子的阅读。在和孩子一起阅读时,我有一个感受,就是应该给孩子制订一个小计划,要不然孩子根本不读、或者会只读片刻的书,我和孩子一起读了书中“语文阅读”篇章,非常受益。根据书上的指导,制订每月、每季的阅读计划,并制作一张简单的“阅读完成表”。当孩子读完一本书后,在完成表上写上书名,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记录阅读时间。孩子看到这张表,就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成果,体验到阅读的成就感,对孩子读书确实起到督促作用。马瑛:
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细化,因为一本书有长有短,有的书是按章节、有的书是按篇目,你可以把它们分开,例如按篇目的,第一个故事读完是哪一天完成的,甚至还可以加一栏读后感、写写受到的启发,我的感受,甚至孩子的情绪反应……
阅读策略
选购读物时,最好跟孩子一起选择。选择适合孩子的书籍。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家长需要选购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书,否则太难、太简单的书,都容易降低孩子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适合阅读一些以图为主、形象生动的、篇幅相对较短、情节简单、标有音标的书籍,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书籍。中年级:适合阅读一些图画较少的、文字较多的书、有注音,篇幅可适当增长的、相对深刻的书籍,如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历史故事等书籍。
高年级:阅读能力明显提高,知识量增加,对知识的渴求更强,适合阅读一些思辨性更强的图书,如名人传记、中外名著、诗歌等书籍。除了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外,还需引导孩子多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扩大阅读面。例如,若孩子只阅读童话故事书,家长可以向孩子推荐一些有趣的、适合的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
根据孩子的课程内容选购书籍,把读物向课外延伸。家长可以简单翻阅孩子的教科书,了解大概涉及的内容,然后选择一些相关的书籍作为孩子的课外读物。例如,孩子学习了《三顾茅庐》,可以向孩子推荐《三国演义》。
留意孩子喜欢阅读的书籍,引导孩子发现并坚持定期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和书籍。这种连续阅读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会时间管理,孩子学习成绩飞跃
时间管理是孩子自主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否较好地安排时间、能否充分利用时间对孩子发展影响较大。这种影响不是暂时的,是累积的。有研究表明,学优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后进生。在小学阶段,有必要重视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读懂孩子》
会员体会:
不少中学生的作业写到夜里12点,我儿子经常也写到很晚。我问了孩子的很多同学,有一半以上是这样。孩子说现在老师让他们提高效率。看了时间管理这部分,我跟孩子商量,是否需要做个学习计划,因为他对自己做作业的时间没有概念。第一周,孩子说不用做,我就帮他统计每科作业所用时间。到了第二周,孩子看了这本书,看到后面的“家长反省”部分,讲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对我说“妈妈你也得改”。然后,他主动做计划了。通过细致的计划,孩子写作业的时间确实缩短了,孩子也很高兴,感觉很有成就感。马瑛:
第一周,孩子还停留在别人要我做计划(妈妈和老师)的“他律”阶段;而到了第二周,孩子开始主动做计划了。他已经体会到时间管理的好处。
时间管理表除了能让孩子很好的调整学习时间,还能让孩子有放松的时间,让孩子学习放松两不误。帮助孩子用计划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孩子做作业时,无论大小,都应该制定学习计划表,小到每天的作业、大到每个周末的复习和每个寒暑假的学习。
自主管理时间的方法
制订计划。跟孩子讲解制订计划的一些步骤,包括明确目标、细化目标和计划、制订每个目标的完成期限、事后反馈完成情况。跟孩子一起做一个时间计划表,比如:17:00~17:40完成数学作业(一共6道应用题),19:30~20:00 背诵某篇课文……,让孩子把内容填写进去,贴在房间的门上,每完成一项就打“√”。
科学安排时间。告诉孩子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才是科学的安排时间。由于不同年龄孩子的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长短不同,家长跟孩子一起安排时间时,可以以30分钟、40分钟为单位,避免长时间做同一件事情。
养成记录时间的习惯。引导孩子记录每天的时间和事情,也可以给孩子设置专门的记录本。例如,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做作业、什么时候完成作业,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上学的路上需要多长时间等。
不要让别人浪费自己的时间。有调查显示人们一般每8分钟会受到1次打扰。家长除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少干扰的环境(如,少打扰孩子、不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还需要让孩子懂得抵抗干扰。告诉孩子,当自己在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如果被别人打断(如别人打招呼或找他说话),可以礼貌地拒绝,或礼貌地跟别人说“我在做事,等做完再跟你说”。当然,孩子也要学会不打扰别人。
好的学习方法开启成绩优秀之门
学习方法是指所有能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亦称学习策略。它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学习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开始成为孩子的主导活动。如何有效、高效地学习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课题。——《读懂孩子》
会员体会:
我看的是“学习习惯”部分,这里把应该建立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策略都列出来了。非常详细,我将这些习惯一条一条的套在孩子身上,发现孩子的很多“毛病”怎么纠正都改不掉,就是因为习惯没养好。“善于思考”的部分对我启发很大,一般我们都认为完成作业就可以了,最多加上认真书写和复习、预习,但是书上提示,孩子一定得要善于思考,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遇到问题自己先思考解决的办法,并敢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的孩子所缺乏的。马瑛:
学习习惯在孩子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孩子正在小学低年级,更应该关注这一点,越早关注习惯的养成越好,养成好习惯后家长会发现,后面很多东西都不用刻意教育他,教育是孩子和家长共生长,不是一定要教给孩子什么东西,关键是在早期养成好习惯。我举个例子。我一个同事的儿子,今年上初一,第一次考试在班里中游。孩子的妈妈只是认为孩子的适应能力差,因为平日孩子作业多、睡得晚等等;第一学期结束时才发现,孩子对于学业的掌握,很多东西都是“夹生饭”。家长不能总是问孩子“你为什么学的不细致、那么多东西不消化”等等,而是要帮孩子分解。我跟孩子做了交流,制定了寒假的计划。如,拿语文为例,我先问这个孩子作业是什么,他说是背诗词,我们找了一篇试背,孩子背诵的很快,但是属于机械记忆,他能很快的背过十几首诗词,却一首也默写不出来,这也是这个孩子为什么考试考不好的原因:以为自己背了复习了,但其实是囫囵吞枣,根本就没有掌握。所以对于寒假的计划,语文方面我就要求他一天背诵一首古诗,包括要会写、理解、对书下面每一个字的意思都能够掌握。且在计划里还要明确标注出单项功课的预计时间和实际完成时间,这样有利于孩子在自己心中平衡时间。其它各科也是如此。通过这样一个“落到实处”的有计划的寒假复习,孩子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第二个学期的期中考试后告诉我:阿姨,我真的不再在乎我的成绩了,虽然我在年级中排了第五名。
基本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和行为要求
学会倾听: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听老师讲话,也认真听同学发言。
敢于提问: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向老师、同学请教;对于周围的事物有好奇之心,经常提出问题;当与老师和同学有不同看法时,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时,能清楚表达自己心中的疑问。
认真书写:书写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按正确的笔顺书写,字迹工整;书写时专心,注意力集中。独立、认真完成作业:能认真、按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后,能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后及时改正;独立完成作业,在遇到困难时先尽量自己解决;认真审题,明白题目的意思再做题。
善于思考:积极思考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尽量寻找解决的办法;敢于表达,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自主学习: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能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提前预习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能定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能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如喜欢植物的孩子多看介绍植物的书籍。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5月30日,本报小记者团组织了“我的节日,我做主”的主题活动,小记者及小记者家长一行7...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