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亚飞王兆锋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胡晨阳
从茌平县城往西北约60里地,便是位于菜屯镇的茌平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这一规划面积5000亩的创业园,建有资源库、项目库、信息库和专家库等配套设施。
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对农民工创业“扶上马,送一程”,是聊城市多地的做法。这种模式效果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农民工创业,起步阶段往往是两眼一抹黑。”7月19日,该镇政协工委主任孙立峰告诉记者,“创业园依托菜屯镇丰富的林业资源而建,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创业,并在初创阶段为他们提供专业化、保姆式、一站式服务。”
该镇南海子村村民商思超,之前在济南从事旧家具收购。2010年,商思超租用了创业园的4亩地,投入近8万元钱开起了板材厂。“当时,镇上为我们提供了1万元的无息贷款。”商思超说。
商思超的妻子贾焕英告诉记者,板材加工工艺并不难,“对我们而言,销售可是大问题,为此,园区专门为我们提供了培训课,让我们学习如何做好销售。”
如今,菜屯镇共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3500多家,其中四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所产板材远销全国及日、韩、东南亚等地;同时吸纳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等六个省份的木材供应,年均交易900多万吨。菜屯镇因此成为聊城首个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乡镇。
通过加强培训、搭建平台将返乡创业农民工“扶上马”,进入做大做强阶段后,园区如何再“送一程”?聊城市的做法是强化财政扶持和金融服务。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资金问题成为瓶颈是常见现象。”高唐县赵寨子镇人大主席团主席王吉平分管该镇平板精密机械装备产业园工作,他告诉记者:“我们除了帮助企业协调贷款外,如果企业有意向,上市是不错的选择。”
三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宪木,是最早将企业入驻该产业园的的返乡创业者。他告诉记者,随着企业越做越大,企业设备和现代管理水平的提升,均需大笔资金支持。此时,镇政府借助聊城鼓励企业挂牌上市的契机,帮其找到了解决途径。
“企业上市过程中,镇上派专人全程陪同,协助办理了多项业务。公司今年1月5日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中小企业股权报价系统(Q板)成功挂牌,企业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不仅有效解决融资难题,而且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现代化。”谈起三星挂牌后享受到的对接资本市场的“红利”,周宪木激动地说。
返乡创业园孵化培育了一大批农村小微企业,促进了致富增收。但返乡创业园是不是越多越好?
聊城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的于建立认为,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建设农民工创业园,更不能盲目地遍地开花上项目。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最重要的是该区域要有发展产业集群相应的传统基础,其次要有资源,这样园区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发展下去。农民工相比其他创业者更有激情,却没有学识优势,政府更应给予他们辅导,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企业渴望做大做强要靠自身,不能过分依赖政策,政府只是提供服务和扶持。‘扶上马、送一程\’后,更远的路还需要自己去闯。”
对此,茌平县振兴街道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吴光明深有体会。他2011年返乡,没有进当地的农民工创业园,而是在另一乡镇选了一处树木多的地方养鸽子。现在存栏繁育种鸽2万多对,年产商品乳鸽40余万羽,产品已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年纯利润百万元。
“开始,我也考虑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业,但考察后,发现创业园以木材加工为主,不适合我”。吴光明说,农民工创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合在创业园搞的,就在创业园搞,不适合在创业园搞的,就不要强求,不要被创业园“束缚”住,“箍”在里边。
此外,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可以是多种形式,并不一定要占多少地。东昌府区把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在区创业孵化基地,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免费电商培训,提供办公经营场所。现在,基地已有100多家小微企业从事电商业务,搞得有声有色。当地返乡农民工高德政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组建了4人的核心创业团队,在网上销售阿胶糕,经过半年稳扎稳打,现在已发展了200多位代理商,月营业额达到30万。
新闻推荐
□记者晁明春报道本报济南7月26日讯记者今天从济南动物园获悉,经过近一年的提升改造,济南市域范围内最大的游乐场——济南动物园游乐场已具备试运营条件。据了解,济南动物园游乐场...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