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牛远飞
本报通讯员董广坤吴钦景
5月16日,济南市法学会慈善工作站揭牌,驻济11所高校的40名法学专业大学生领到了助学金。法学会慈善工作站是济南慈善总会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设立的第51家慈善工作站。至此,济南市基本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四级慈善组织网络,实现了“捐有渠道,救有平台,助有标准,管有手段”的慈善工作模式。
让爱心“接地气”
“我到哪儿去献一份爱心?”“我想知道我捐的钱用到了哪里?”这是当下不少爱心人士的忧虑。社会向来不缺为善之心,但慈善机构并不普及。对此,济南慈善总会会长张泽深有感触:“慈善工作面宽线长,仅凭各级慈善总会的力量,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我们也常感到鞭长莫及,力不从心。”
没有一个好的、广大群众参与的组织基础,很难保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于是,2006年7月,济南慈善总会在中国重汽集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企业“慈善工作站”。当年在企业、医院成立了6家慈善工作站。随后,慈善工作站的领域拓展到党政机关、公检法、商会、银行等单位。
慈善工作站的建设,使慈善组织网络化得到了延伸和拓展,为募捐救助搭建了新的平台。
基层慈善网络的延伸和拓展,方便了广大群众奉献爱心。在济南市“慈心一日捐”活动中,基层慈善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现有员工12342名,参与捐款的员工有12144名,捐款比例98.4%。今年捐款数额比去年增加了40多万元,增幅达到29.76%。”济南市公交总公司工会主席、慈善工作站站长张栩说,自2007年成立慈善工作站以来,济南市公交总公司连续8年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参与捐款的员工逐年增加,慈善已经融入到企业文化,涌现出了众多爱心典型。
慈善救助常态化
2009年,救助困难职工500多人次,支出善款13.3万元;2010年救助困难职工600余人次,支出善款16.8万元;2011年救助困难职工400余人次,支出善款13.2万元,为150名农民工发放了生活补贴。
这是济南四建集团慈善工作站的一笔账单。该集团根据建筑企业施工分散的特点,建立了以项目支部为主的23个救助点,救助了近200名农民工。“慈善工作站使企业救助工作由随机性、无序性的帮扶变成了主动性、常规性的救助。”济南四建集团董事长曹晓岩说。
记者了解到,建立慈善工作站后,济南慈善总会将每个建站单位当年捐款额的50%返还,用于救助本单位的困难群众,有的单位还对本系统、本单位的贫困群体分门别类建立起救助信息平台,坚持节日集中救助和日常性救助相结合,特殊性救助和一般性救助相结合,使救助工作常态化、细致化。这样既宣传了慈善文化,也使各系统各基层单位的贫困群体得到及时、便捷、有效的慈善救助,身边慈善使慈善募捐和救助工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让每笔捐款看得见去处
“家庭违规豢养大型犬类等宠物的、具备正常工作能力但因个人主观原因不能获得正常收入的,等等情形,不予以救助。”在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慈善工作站,专门对不予救助进行了规范。该公司有一个记录捐款捐物情况的账本,每一笔入账,每一条支出,都清清楚楚。这个账本,对任何一个职工都公开。
济南慈善总会对慈善工作站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严密具体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紧盯善款、物品的管理使用,严格审批程序和救助标准,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坚持善款使用信息发布制度,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建立监审委员会,确保基层慈善健康发展。
慈善需要公开和透明,如果没有一个制度,使捐款人了解自己的捐款是否真正帮到人,许多人就会对捐款没信心,影响积极性。“慈善是一项阳光工程,规范运作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也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让每分钱都用到最需要帮助的人群中,让捐赠者随时可以对账,这样慈善才会有公信力,爱心人士也才会捐得放心、捐得安心,受助者也能用得明白。”张泽说。
新闻推荐
□记者王原报道本报济南讯为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省教育厅要求2015年各市教育局要全面启动本地中小学章程建设工作,已开展中小学章程建设工作的要在2016年基本完成,尚...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