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传化泉胜公路港展示中心
△经一路延长线将成为济南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
△一大批科技型的中小微企业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孵化长大
△先跨产业,再跨城市,天桥区加快产城融合步伐
△新材料产业集群在黄河北加快聚集□韩伟杰夏鹏隋维强
◆核心提示:当前,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如何给创客们最好的创业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在黄河北岸,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用踏实的脚步走出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
这里既有山东大学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样重量级的科研单位,也有8个人、280平方米车间创造3000万年产值的创业“小老虎”,从科研成果到车间产品,从小微企业的孵化器到承载产业的市场平台,从注册一条龙服务到风投、基金等金融支持,给创业者最好的环境和服务,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正成为黄河北岸创新创业的新地标。
从实验室到车间,产学研一条龙
在新材料产业园区,占地20亩的山东建邦新材料产业基地并不算起眼,但这里生产的太阳能正面电极银浆却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我们与山东大学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产学研合作,将他们的技术实现市场转化。我们计划完成年产150吨太阳能用银粉及银浆项目,达产后预计销售收入12亿元。以单位产值来看,我们的人均产值达到500万元,一亩地的产值能够达到6000万元。”山东建邦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是国际级实验室里的新技术,一个是知名的企业,将两者撮合到一起的是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目前,不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的好项目因为不能转化,而被锁在了大学的实验室里。”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赵新生说,为了让这些好的科技项目走出大学实验室,园区通过与全国重点院所合作,为科研项目转化提供资金和平台,同时将投产后的产业项目在园区落地,打通了从实验室到车间的路。
“我们专家教授都有很多的论文和技术,但因为缺少中间环节,真正转化的成果却不多。”东华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主任、教授、长江学者朱美芳认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进行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搭起了高校与市场的沟通平台,能够有效地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了国家胶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省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园区建设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基地,走出了一条产学研联合的路径,实现了产品研发、中试、投产“一站式、一条龙”。
围绕科研成果转化,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加大投入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开工建设了济南市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工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园区科研成果转化起到有力推动作用。山东省中昱新材料研究院、金岛医学新材料研究院、鑫茂石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奥奈特复合固体润滑工程技术研究院等4家民营研发机构入驻园区。园区汇集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973计划科学家、济南市5150高层次人才在内的近50名专家,已形成创新成果近百项,有十余项成果在园区转化。“我们将用好科研团队和人才聚集的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加速成果转化,加快科技研发与市场对接,成果与现实生产力对接,尽快培育形成园区新的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赵新生说。
打造平台聚集创新创业活力
在今年5月8日天桥区北跨项目集中投产、开工、签约仪式上,天诺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焰焰的发言,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三星、苹果等手机中使用的软体电磁屏蔽材料,每两个中就有一个是天诺光电生产的。”
这是一家成立于2003年,专业从事膜功能复合材料研发并致力于产业化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朱焰焰告诉笔者,天诺光电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软体电磁屏蔽材料生产制造企业,全球50%的手机都在使用天诺光电的软体电磁屏蔽材料。尽管如此,朱焰焰还是认为目前的天诺光电是一家小企业,这不仅是相对于美国、韩国等国际化大企业而言,也是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做出的判断。就是一家这样的“小企业”,朱焰焰决定将企业落户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时只用了2个小时,“园区的基础条件好,政府服务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了良好的平台,非常适合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在这里成长。”
吸引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入驻,为中小企业提供提供最好的载体、发展环境和服务,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不断探索出适合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新路径。依托2.6万平方米标准化孵化厂房,构建12大服务平台,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形成研发、生产、交易生态产业链,提供资产增值、贷款、担保等扶持,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孵化服务,加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型的小微企业,他们有技术、有市场,就是缺资金和场地,而后两者恰恰是园区能够提供的。”赵新生说,在园区扶持一批这样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小微企业,就相当于养了一群“小老虎”。“鑫茂·齐鲁科技城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孵化服务,提供资产增值、贷款、担保等扶持,能够容纳1000家中小科技企业。园区为企业提供载体、发展环境和服务,让这些最有活力的小微企业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
“筑巢引凤、为凤筑巢”。近年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采取了引进投资、自有资金开发等多种方式建设产业平台,建设了鑫茂齐鲁科技城、新材料交易中心、济南新材料产业科技园、建邦新材料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使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能够及时转化、快速投产,为发展实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未来还将支持企业研发中心、民营研发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中试产业基地建设,建成济南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区,构建平台聚集创新创业活力。
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当好保姆
年过古稀还能不能创业?这个在普通人看来要考虑一番的问题,在黄河北岸却真实上演着。2014年,75岁的刘会云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鑫茂齐鲁科技城内成立了山东刘老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母婴提供健康保护服务与养生保健服务。
同所有初创公司一样,场地、资金也困扰着刘老太食品。作为鑫茂国家级孵化器首批入驻企业,鑫茂齐鲁科技城看好刘老太食品的发展潜力,为其提供了560平方米的厂房,免除一年租金,减轻了企业初创期的资金压力,另外为其提供了工商注册、法律咨询援助、税务登记、专利申请和开拓市场等创业服务,使其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入驻、投产。目前,刘老太产品已走出山东,销往天津等地,预计2015年实现主营收入超过1000万元。
像刘老太这样的企业,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内还有很多。在全国掀起“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浪潮中,作为山东省最年轻的省级开发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吸引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入驻,积极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构筑济南市中小微企业“众创空间”创业基地,不断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配套来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为中小微企业当好“保姆”。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重要的一环就是资金的支持,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赵新生说,为了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新材料产业园区与院所合作,吸引来了研发中心,又与鑫茂集团合作,建设了鑫茂·齐鲁科技城,研发力量和成果有了,载体有了,再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园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一个有益的补充。
济南华亚光电有限公司是风险投资基金的首批受益企业。去年3月入驻鑫茂·齐鲁科技城后,鑫茂为华亚光电提供了包括一年免房租在内的12项优惠政策,还注资100万元购买了企业20%股权,帮助他们解决了资金难题。“公司初创,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研发里面。研发做好了,订单也有了,但是没钱就没法生产。”华亚光电总经理杨华说,当时鑫茂科技城提供的100万元就像是及时雨,帮助华亚光电解决了没钱生产的问题。
今年,在济南市科技局支持下,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与鑫茂·齐鲁科技城共同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两只基金用于增强园区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投资,激发园区产业创新发展。截止目前,鑫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28家企业注资入股,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其中华亚光电、普盛电子科技和奥奈特复合固体润滑工程技术等多家公司发展迅猛,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值增加213%。同时鑫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以园区企业发展为己任,大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协助企业融资,园区先后已有126家中小企业通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获得贷款计4.78亿,平均每家企业的贷款金额为500万元。
新闻推荐
济南汉峪金谷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济南的一块“金字招牌”,是山东省和济南市“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工程。汉峪金谷将在济南金融业的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承担着金融商务、总部办公、商业...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