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桂路申红报道
本报济南讯8月17日,记者从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了解到,入选“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以来,济南市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了8个项目部、6个职能组,确定了到2017年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到2020年基本建成“海绵”城市的目标。目前,中央财政首批资金已经到位,各项目部、职能组已开始合署办公,相关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城区水系方面,排水处处长秦旭旺告诉记者,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要求,对所有在建河道治理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在大辛河、兴济河等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中增设植草沟等“海绵”设施。现正积极推进市委原党校“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建设。
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目前示范区内道路交通系统的7个项目,3个已开工建设,2个正在办理前期手续,2个暂未开工。
“目前,二环南路、旅游路西段、舜世路二期正在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加快建设。”道路交通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项目部抓住雨水较为集中的有利条件,正组织专家及设计人员,及时观察研究已经建成路段的“海绵”效果,优化调整设计方案,确保海绵效果。
“目前,顺河高架南延(一期)及领秀城道路,全面深化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研究策划,已完成前期方案设计和研究,正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土屋路西段、玉兴路南段未开工道路段设计方案正在做进一步优化,现正协同辖区加快征收拆迁,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示范区外的道路也在逐步海绵化,据介绍,二环西路南延、纬十二路、凤凰路北段、克郎山东路等工程,正按照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因地制宜,调整优化了设计方案,随同道路工程同步建设,确保按计划完成工程任务。
按照《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能力建设共有4个项目部,其中,水生态文明试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于2014年9月启动,目前各专题实施内容基本确定,正在有序推进,计划于2016年底完成。据介绍,目前防汛应急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已完成既有系统梳理摸底,初步提出框架方案,监测预警设施及系统、网络平台建设等技术方案正在和有关团队洽谈对接;地下水补给水力模型研究课题科研报告、工作方案已确定,2015年政府财政资金追加计划正在按流程报批,相应的数据观测,实验研究同步开展,计划2015年底可提交初步成果;城市水系统监管预警业务化平台研究及示范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正在组织方案论证,进行立项申报。
据了解,济南在安排财政预算时,会将城市排水防涝等设施改造、建设和维护纳入2015—2017年度保障重点,并且合理划分市与区级支出责任,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优先用于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还将坚持地方、社会投入为主的原则,研究制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配套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用于试点项目建设。
目前,列入社会融资的16个建设项目项目内容已经确定,预计近期将会有相关项目启动开工建设。
新闻推荐
□记者李振报道本报济南讯8月10日,中国石化山东石油与山东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账期使用协议,山东石油将在所属的17市公司2500多家便利店引入“顶呱刮”体育彩票销...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