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珅
在这里,泰山崛起,黄河入海,“两区一圈一带”科学协调发展梦想腾飞,以“岱青海蓝、筑梦山东”为主题的山东区域发展战略主题展览,11日下午盛装绽放。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区域发展战略为展示内容的长期性主题展,300米长的参观路线,将如何生动展演山东省区域战略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记者10日率先探营为您抢“鲜”看、逐个“数”。
“蛟龙”潜深海飞鸟长栖息
步入山东博物馆山东区域发展战略主题展览场地,穿过“两区一圈一带”全覆盖的17市展览廊柱,就置身于蔚蓝色色调的半岛蓝色经济区展区。
虽不是“蛟龙号”试航员,但只需进入这艘按1:1.2比例打造的“蛟龙号”互动深潜体验模型,不足3分钟,每位参观者都能身临其境体验到从海平面至水下7062米的生态变迁。
移步不远,看惯了陆上采油钻井“磕头机”,远海作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和自升式钻井平台在实物展台“亮相”,全景式还原了深海钻井采油的工作流程。
这是“蓝区”对深海的探索,诠释着“蓝区”海洋科技的深度:科教兴海是“蓝区”核心战略,科技优势是“蓝区”最大优势。
黄河裹挟着泥沙化海为陆,冲刷出黄河三角洲这片崭新的土地。踏上实景复原的黄河三角洲原生态湿地,数十只来“度假”的丹顶鹤勾勒出一幅生态和谐的鸟类天堂。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黄三角”战略高效生态的诠释。自战略实施以来,尤其“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使核心保护区面积增加了近一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高青大米、“登海”玉米种等依次出现在特色农产品展柜,展板上显示黄三角通过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盐碱地变成了沃野良田,创造出盐碱化低产农田上大面积小麦平均单产450公斤、最高500公斤以上的中高产示范样板。
7市“一座城”“一带”竞隆起
眼前的“和谐号”开门迎客,步入其内即可体验“都市人一天”:坐上高铁,早晨从济南出发到莱芜洽谈,从午后到傍晚,高铁带着我们看得见泰山(泰安),走得过运河(聊城),夜幕降临回到济南。走出仓门回味,这哪里是7个市,分明是“一座城”。“圈”内7市“同城化一体化”,正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目标。
这里也是科技的“核心圈”。在碎石上作业的汽车模型吸引了记者注意,这是山东省自主研发的全地形车,广泛应用于石油、矿山、抢险等领域,产品全部出口,年出口量保持在1万辆以上。
面前这台如同加大尺码的“电脑主机”,是由浪潮集团研制的smartrack整机柜服务器,已大批量应用于百度和阿里巴巴,以及全球最大的在线票务系统,是云资源池、大数据分析的首选。
紧挨“一圈”的是“西部隆起带”展演区域。
一辆自行车引人驻足,一手就可以将它轻松提起。“这是泰山体育生产的最先进环保的碳纤维自行车,具有高强度、高刚性、低重量等特点,重量仅6千克,是普通自行车的一半。”讲解员说。
与其他三大区域相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尚有差距,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正是为它量身定做。
浓缩发展成果凝聚发展意向
四大战略展览意犹未尽,《齐鲁畅想》展演片正“虚位以待”。
首先冲击视觉的是国内首创的LED点阵展演,该屏幕采用大小渐变的LED板进行排列组合、中控集成,创造了全浸入式360度3D立体观演体验。
展览安排在山东博物馆,与博物馆其余展厅构成“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线。“主题展将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包括展陈功能以及展览内容丰富和拓展。”山东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郭思克认为。
“300米参观路线有多达52项多媒体互动展项,依托媒介传播多元手段和大数据精确展示发展面貌,加之具象图文诠释发展战略,浓缩发展成果,凝聚发展意向,将区域发展特色和优势通过经典展项及创意时空布局全方位展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苗登宇说。
新闻推荐
▲历山街道的居民正在文化广场上跳扇子舞。(资料片)阅读提示去文化广场跳跳舞,到农家书屋看看书,在四德榜上读故事……沂源县历山街道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扎实有效...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