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左丰岐报道
本报济南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布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为90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仅为2.1%;较去年和前年同期的8.9%和13.1%的增速而言,今年天然气消费增幅大幅下滑。同时,由于煤炭、石油价格显著下降导致部分工业用户出现“气改煤”、“气改油”等,天然气消费还遭遇了少见的“逆替代”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治理雾霾等因素的要求,清洁环保的天然气备受人们关注。目前,也正是国内推广清洁能源的关键阶段,国家能源局曾提出国内天然气消费争取在2020年达到420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速每年要达到25%以上。然而,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仅占5.8%,比发达国家低很多;山东省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2.6%左右,更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两年来,随着国际油价出现断崖式下跌,和国内煤炭价格的大幅下滑,天然气经济性优势大幅丧失。据卓创监测,较相关的替代产品诸如煤炭、成品油、焦炉气、液化石油气、燃料油等,天然气在车用、工业用、发电等领域基本丧失经济性。车用LNG经济性能首当其冲,LNG重卡销售受阻,中国LNG汽车保有量出现下滑。截至2015年上半年,LNG客车累计销量5296辆,同期LNG重卡的销量为8469辆。据卓创预计,2015年,中国LNG汽车保有量为20.5万辆,增速将同比下降20.82%。
安迅思天然气分析师孙雪莲说,与去年的高点相比,国际油价已经处于“腰斩”阶段。天然气车用、工业等终端领域能源“逆替代”已显现,终端需求减少。部分工业用户正在考虑改造设备、弃用天然气。据了解,当前,天然气已经基本丧失经济性,这与国家期待推广天然气应用,提高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的想法基本背离。
“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比发达国家低很多,仅占一次能源的5.8%,发展空间很大,主要是价格偏高影响天然气的扩大使用。另外,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有利于选择更多使用天然气,价格虽然偏高,但民用、服务业对价格还有一定承受能力。”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表示。
据介绍,我国天然气“逆替代”的显现与其定价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天然气市场定价机制仍以净回值倒推法作为定价的主要依据,参照替代能源价格确定天然气价格。这种定价体系虽说市场化程度已相对较高,但仍无法体现天然气本身的市场供需情况。而且,由于联动机制尚不明朗,在能源价格(尤其是油品价格)剧烈波动时,天然气价格反应偏慢,在一定时间内,容易造成天然气经济性下滑。并且,由于国内对天然气市场激励与补贴政策不能做到“循序渐进”,造成了天然气局部市场供需失衡。
新闻推荐
□张亚磊邱扬贾瑞君报道8月3日早晨,德州市内普降大雨,交警帮助驾驶员把深陷积水的车辆推出。□王亚楠孙兴池孟宪贵报道本报济南8月3日讯从今天下午16时到晚...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