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原
日前,山东省第一期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和第二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五年建设周期期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完成培养任务、符合认定条件的人员进行了考核,共有81名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和87名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通过专家评审,分别认定为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
自2004年起,山东省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础上,启动实施了“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立足高端领军人才培养,打造山东省未来教育家队伍。工程每五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共组织实施了2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1期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培养并命名“齐鲁名师”144人,“齐鲁名校长”81名。
“金字塔”型培养机制
基本形成
山东省首先强化制度建设和经费保障。据介绍,省教育厅制订了《山东省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培养管理办法》和《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培养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为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省财政在五年的培养周期内为每位人选提供5万元的专项培养经费。工程人选所在市、县及学校在经费和科研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
工程实施以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齐鲁名师、名校长赴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开展高级研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培训,突破了专业发展瓶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工程人选共参加国内培训达到517人次。
在培养周期内,工程人选分批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进行海外研修达到312人次。以2014年为例,分两批组织了40名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赴美国康州和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校,进行了为期21天的学习培训和“影子培训”。培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完成了一篇5000字以上的总结报告。
省教育厅还组织齐鲁名师、名校长分别在天津、济南、潍坊、烟台等地开展了多个层次的协作交流,举行了20多次的主题论坛、沙龙活动。
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省名师“金字塔”型培养机制基本形成。2004年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启动“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后,各市、县也纷纷加大了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在全省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名师、名校长梯队,全省名师队伍不断壮大,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高端人才效应得到充分彰显
齐鲁名师、名校长工程建设,让高端人才效应得到充分彰显。五年培养周期内,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与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其中有107位齐鲁名师名校长获得山东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有10位齐鲁名师名校长所带领团队或所在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4位被推荐为2015年教育部“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侯选人。有8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5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工程建设中,山东省还注重对名师、名校长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提高。个人成长的同时,其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十分明显。
倡导齐鲁名师名校长通过送教下乡、义务志愿服务的方式,为山东省贫困边远地区的学校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周期内共开设专题讲座1100多场次,公开课、示范课9000多节。
山东省每年都会根据受援地需求和对口支援总体部署,遴选部分名师开展援疆援藏义务送教活动。以2014年为例,山东省遴选了16位齐鲁名师到新疆喀什进行了为期9天的送教活动,惠及近千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8年以来,山东省组织150余名齐鲁名师、名校长人选担任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的省级课程专家,参与研修课程资源开发和专家指导任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共开发了38个学科的课程资源600学时左右,培训中小学教师290多万人。
通过名师、名校长主持工作坊,发挥了其“种子”作用。2009年,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为每位工程人选开设了齐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通过网络成几何倍的扩大了齐鲁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了以每个齐鲁名师、名校长为中心的学习发展共同体(工作坊)。
新闻推荐
□蒋涛杨润勤报道本报济南讯日前,济南市卫生监督所发布2015年第5号卫生安全预警公告,指导消费者选择美容场所:一要查看其是否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二要查看其有无超范围经营;三要查看...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