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济南“保泉”三问

来源:大众日报 2015-09-17 13:4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晁明春

“28.25米”——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济南趵突泉在9月5日达到的这个地下水位,摆脱了令人担忧的停喷危机,而且还意味着自2003年9月6日复涌以来,趵突泉持续喷涌12年。

“这也是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40多年里,济南泉群持续喷涌时间最长的时期,创造了保泉史上的一个奇迹。”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局长、济南市名泉保护办公室主任韩永军说。

然而,实现十二连喷之后,关于济南保泉的话题却一点也没轻松。

付出努力和代价是否值得?

由于缺乏有效降水等原因,济南泉水今年遭逢最近12年来最大停喷威胁。

水位记录表明,2015年1月-8月,趵突泉水位始终处于橙色警戒线以下,并两次跌破27.60米的红色警戒线。趵突泉水位在红线以下运行的天数长达66天,为最近12年之最。6月15日,黑虎泉完全断流。6月19日,趵突泉水位降至27.11米,距离停喷线仅有10厘米,为12年来最低,趵突泉水轮一度消失,泉池“静止”。

为了泉水能持续喷涌,济南人付出了外界难以想象的努力和代价。

2005年9月,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在1997年颁发的《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重新制定颁发《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2006年又制定《济南市保护泉水喷涌应急预案》,为依法保泉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同时,历次编制、编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都把保护“泉城”特色列为重要内容,划定保护范围,严格保护措施。

各相关部门根据《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等有关法规和部门职责权限,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多部门协作机制,并逐步形成了以“增雨、置采、补源、控流、节水”保泉十字方针为基本措施的保泉系统工程。

比如,南部山区建起人工增雨(雪)基地,年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30余次;工业用水大范围置换为地表水;南部山区造林力度和规模不断加大;全市积极倡导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培育全社会的节水保泉意识。相关部门实施了引黄保泉、水源置换、绿化保泉、增雨保泉等保泉工程,并坚持推进名泉整治修复,加快名泉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大力推动名泉申遗等系统工程。

据统计,仅通过玉符河补源一项,2012年5月12日至7月7日,共补源56天,补水1705万立方米;2013年1月7日至2月27日、3月21日至5月26日,补源65天,补水2040万立方米;2014年3月3日至12月31日,补源300天,补水4900万立方米;2015年1月1日至9月1日,补源一直未停,补水达5000多万立方米。

“保泉,不仅仅为了保住一个自然景观,从根本上体现的是城市发展理念,那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济南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征,为此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是值得的。”韩永军告诉记者。

4条生态红线能否落到实处?

“明年春天,泉水断流的压力比今年还要大。”济南市名泉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泉水复涌12周年的到来,济南的主汛期也基本结束。预计2015年趵突泉最高水位将低于28.50米,处于12年来最低点。

从补源条件分析,当前,卧虎山水库蓄水量为1000万立方米,锦绣川水库蓄水量为685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偏少40%,补源用水量受到限制。今年以来,降水量累计全市平均514.8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58.1%,比常年同期偏少1.9%,但今年降雨多集中在平阴、商河、济阳一带,泉域降雨量与去年差别不大。今冬至明年雨季来临之前,泉水水位将处于下降趋势。特别是用水量增大后,保泉形势会更严峻。

“为让济南的这张最大名片持久靓丽下去,还需要在建立保泉长效机制多下功夫。”据韩永军介绍,济南市将尽快完成《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的修订工作,结合近年保泉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2006年制定的保泉应急预案,建立科学保泉、长效保泉体系。

“但最关键的,还是划定的四条生态保护红线能否落到实处。”韩永军表示,按照《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以及《名泉保护总体规划》要求,在积极协调保泉与城市建设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科学划定泉水直接补给区、泉水重点渗漏带、城市河道水库、城市山体四条保护红线,严格控制建设项目,保持泉水补给区应有的自然环境。

据悉,四条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由济南市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园林局及省地勘院、市规划院等部门负责,相关工作已经启动。

能否在夯实生态基础方面

下足硬功夫?

“面对严峻形势,济南市今年可以说在科学保泉方面下了大功夫。”韩永军告诉记者,比如同样是补源,就由过去的单点补源变成现在的多点补源,在卧虎山水库放水至玉符河重点渗漏带补源的基础上,同步实施锦绣川水库放水至大涧沟、兴济河补源,以及调大明湖弃水至历阳湖、兴济河补源。截至目前,调水总量超过5000余万立方米,持续补源时间、补源量达历史之最。

特别是初步建立上建设项目的“保泉”环评标准,把项目建设后的区域内雨水入渗量不低于建设前自然状态入渗量,作为评价标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收集增强促渗措施,确保泉水补给不受影响。

因此,要建立保泉长效机制,必须实施科学高效的审批机制,禁止在泉水重点渗漏带开发建设。在泉水补给区开发建设要按照《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建设后雨水渗漏量不小于开发建设前,避免绿地空心化现象。对泉水地下径流敏感区的工程建设项目,要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确保工程建设对泉水径流通道不造成影响。规划、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强渗漏带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加强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督。

“但从根本上讲,要保持泉水持续喷涌,就必须在夯实生态基础,加强水源涵养方面下长功夫、硬功夫。”相关专家介绍。

新闻推荐

首届中国重症医学信息化和互联网大会举行

□实习生范晓苹记者王凯报道本报青岛讯9月10日-13日,首届中国重症医学信息化和互联网大会暨2015年山东省青岛市重症医学年会在青岛举行。大会以重症信息化与互联...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济南“保泉”三问)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