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佳声
对商场里的成品西装,济南市民于先生总觉得不是很贴身,经过多方比较,最后选择在青岛红领定制一套。他通过一台平板电脑登录红领的“魔幻工厂”客户端,自主设计理想中的西服。
风格、面料、色系、花型,搭配起来有上千种选择,令于先生目不暇接。在深度设计环节,包括纽扣、里料、锁眼线色、刺绣设计都可以实现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完成这一步骤后,客户端页面上会展示出一个3D模型,通过立体模型,于先生可以细致地观察款式颜色、细节设计、布料材质等。
“在红领买衣服,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红领集团工作人员夏月粉说,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会随同尺寸数据一起录入下单系统,经过自动匹配立即生成订单进入生产执行程序。
这个过程在普通服装企业需要45个小时,而红领几分钟就能完成。诀窍在于他们拥有一套万亿级的大数据库系统。这套系统囊括十多年来积累的几百万个消费者人体数据和服装版型数据,能满足全球客户99%的个性化需求。为此,红领耗费了10年,将原本传统的制衣流水线改造成为一座信息化的大规模定制工厂。如今,红领进一步完善,搭建起了一个名为酷特智能的C2M商业生态。
红领集团工业工程经理马志伟告诉记者,大数据生成订单的同时,将工艺分解推送到制版、布料、裁剪等部门,制作出相应的布片,挂在同一个吊挂上,同时佩戴一张智能卡片,全程向流水线和供应链传达指令。
红领将西服生产分解为30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配有一个小电脑,工作人员将卡片在电脑上一刷,就知道在这道工序上该做什么。以打板为例,按照传统工艺一个设计师一天只能打两套板,而现在流水线则可以打两千七八百套板,而且是一个客户一套板。
王娟负责工厂生产过程的第一个流程,她需要实时观测订单的变化,核对每个订单中的50多个定制细节。每位顾客对于面料、刺绣、扣子数量、扣号和扣眼颜色、线号等要求分别感应录入到一张电子标签上。
每个工位上的工人在接到衣服之前,都需要先扫描各自佩戴的电子标签,并根据终端上显示出来口袋、袖边、刺绣等的工艺标准和数据做不同的处理,但每个终端上只有各自职责内需要的数据,无关的数据都被系统自动屏蔽。
工厂里最有趣的环节是周颖负责的刺绣,酷特定制服装可以在胸口、袖口、领子等位置预定刺绣,刺上自己想要的字或图案。有人会预定绣上爱人的姓名、纪念日,有人会预定绣上自己的座右铭、信仰箴言。所以,在酷特智能工厂的员工看来,经过他们手中的每一件衣服都是一个故事。他们喜欢从自己手中的衣服来猜测,这件衣服大概是什么样的人穿,甚至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穿。
“我们的员工是在互联网端上进行工作,智能卡片伴随布料走完300多道工序,一件个性化的衣服就做成了。”马志伟说,这种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源点,然后由工厂端直接满足消费者的定制模式,开启了互联网工业的新模式。也就是说,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红领用工业化的手段和效率制造出了个性化的产品。
“消费者动动手指,就可在家坐享造衣乐趣,让衣服成为每一个人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红领集团总裁张蕴蓝介绍说,红领的“魔幻工厂”涵盖了男装、女装、童装及设计师品牌,顾客不仅可以从移动端下订单,还能随时通过移动端APP跟进自己的订单进度。所有的面料由世界顶级大牌面料商直供,但产品的最终价格可能只是同质竞争品的四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新闻推荐
□记者姜宏建通讯员孔进于淼报道本报济南9月6日讯为改进预算管理与控制,日前,山东省下发《关于推动市县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通知》,启动实施市县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工作。...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