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有机会到济南的农村,就能随时看见乐呵呵的农民,生活在各具特色的大棚里,用湿漉漉的毛巾擦拭着辛勤劳动的汗水,脸上洋溢着农业致富的喜悦。今年以来,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市扶贫办找准扶贫路线,“号”准脱贫脉络,在全市脱贫工作中逐渐走出了一条依托当地乡村特点,开展特色产业扶贫的道路。
在市扶贫办的带动下,全市各个涉农区县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并针对各区域情况,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优势,创建出多种极具特色的扶贫新模式。其中,天桥区严格落实“政策保障一户不漏,专项救助一个不少,社会帮扶一刻不松”的三条主线,制定了“六位一体”帮扶工作机制,并通过采用“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示范基地”的方式将大棚蔬菜种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贫困户增收的重要举措,让蔬菜大棚变成村民的“小康棚”。
蔬菜大棚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近日,记者跟随市扶贫办来到天桥区大桥镇焦家村,刚一进村口,远处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分立田间,绵延不断,远远望去,颇有一点十里连营的景象。
据该村"第一书记"李军介绍,焦家村有120户,498人,耕地面积1060亩,有贫困户11户27人,他们村最大的种植优势就是结球生菜。为此,在市扶贫办的牵头下,他们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当地蔬菜种植特点,在2013年投资90万元,成立了利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娇点牌结球生菜绿色食品商标。目前,村中共有近400亩的菜田,100个蔬菜大棚。
“自从成立合作社以来,我们村的蔬菜销售情况良好,去年共销售蔬菜300多万吨,实现收入20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5000元”,李军表示,由于结球生菜适合被用于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众多洋快餐的汉堡包中的蔬菜,今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企业前来村里洽谈合作。“目前,正在跟德克士进行洽谈,合作方式主要是由对方提供蔬菜种子,我们进行种植。”
创新“六位一体”帮扶工作机制
怎样通过产业扶贫改变村容村貌、促进农民增收,是摆在结对帮扶单位面前的难题。为解开这个“结”,今年以来,市扶贫办和天桥区农发局多次到基层乡镇进行调查、座谈、征求意见。最终,天桥区开发出了以"困难群体需求为根本,政府资源投入为平台,社会组织参与为支撑"的创新扶贫模式,即由一名区级领导挂帅、区直部门、驻区企业、经济强村、“第一书记”以及镇联络员组成的“六位一体”帮扶工作机制。
天桥区农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全面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夯实产业扶贫工作基础,他们通过定期召开调度会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把问题找准、查深、挖透,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目前,天桥区共流转土地83亩用于建设蔬菜基地,流转土地152亩用于建设养殖基地,同时新建开心农场10亩用于发展都市现代休闲观光采摘农业。”
如今的天桥区,在市扶贫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抓产业,调结构,促发展”的扶贫攻坚思路,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引导当地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大棚农业,通过采用“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示范基地”的方式将大棚蔬菜种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既帮助家门口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又带动了农民创收增收,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欢迎。(本报记者 钱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周芳 通讯员 樊庆红)约上TA一起来星巴克免费喝咖啡,相约携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下榻五星级酒店享受免费自助餐……据悉,本季广发日将从即日起持续至12月31日,活动期间的每周五,...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