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停就停
熔断机制被连夜叫停股市政策岂能成儿戏?
A股又一次暴跌触发熔断后,监管层终于坐不住了。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昨夜集体宣布,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该机制实施一周来,A股已有两个交易日触发熔断,昨日更是以13分钟的实际交易创历史纪录,千股跌停频现引发了各界的质疑。本版撰稿记者张恒
事件:熔断机制今天起暂停
昨晚22时33分左右,证监会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同时发布“答记者问”公告,就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三大交易所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通知作出解释和评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
邓舸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邓舸解释,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背景:实施一周两度“酿祸”
熔断机制被连夜喊停,显然与其实施一周来的表现有关。昨日,沪深股指大幅低开,仅约两分钟后,便开始断崖式“跳水”,至9∶42,沪深300指数便触发了下跌5%的熔断阈值,三大交易所当即决定,自9∶42开始实施指数熔断15分钟。
不料,大盘9∶57重启交易后,仅过了一分钟时间,沪深300指数便因继续断崖式下跌而触发7%熔断阈值。三大交易所再次决定,自9∶58开始实施指数熔断,当日不再恢复交易。也就是说,昨日大盘实际交易时间仅13分钟,创下A股历史纪录。
而此前的1月4日,即指数熔断机制实施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也曾两度熔断。指数频频熔断的背后,是“千股跌停”的频频上演和主要股指的频频暴跌。本周一和周四,这两个适用了熔断机制的交易日,A股分别有1318只和1334只股票砸向跌停,沪指分别出现了6.86%和7.04%的断崖式暴跌。
截至昨日收盘,沪指报3125.00点,较2015年12月31日3539.18点收盘点位大跌近400点,累计跌幅高达12.61%。
点评:熔断机制加剧恐慌有待成熟
本报特约证券研究员、中原证券济南营业部投资顾问于兴涛认为,元旦过后仅四个交易日,A股就出现了两次暴跌,这其中固然有证监会“减持禁令”8日到期、人民币大幅贬值带来的恐慌情绪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熔断机制本身也是A股暴跌的重要原因。对此,于兴涛进一步解释说,A 股本身就有涨跌停板限制,熔断机制又加了两道更紧的“阀门”,其中第一个5%的阈值就有“磁吸效应”,也就是说,一旦沪深300指数跌幅接近熔断阈值,市场就会开始恐慌,第一反应是有可能熔断,做多动能大大降低。“按照这样的逻辑,当前A股的熔断机制其实会严重地影响市场的流动性。”于兴涛说,从这个角度来看,熔断机制确实加剧了市场的恐慌。
本报特约证券研究员、中泰证券资深分析师刘保民也认为,尽管当下市场恐慌情绪不能全部归咎为熔断机制,但不可否认,熔断机制的某些内容会助长市场的恐慌气氛,这项机制应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后再出台。
新闻推荐
感谢北风,济南或迎“蓝天周”还有一个好消息,本周日可能有小雪看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王晓迪)预计10日到济南的冷空气迟到了,所以昨天济南还霾着。不过好在冷空气今天就能到,虽然多...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