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手机是否收到过各种冒充银行的诈骗短信?这些短信不仅语气、口吻都模仿得十分到位,就连发送短信的号码、短信中的官网链接都能够以假乱真,没有一定功力根本分辨不出来。近日,济南的王先生就收到了这样一条诈骗短息,一不留神就被骗了 13000元。
银行号码也能造假?13000元存款不翼而飞
3月9日,济南市公安局市中公安分局民生警务平台接到市民王先生反映称,自己收到招商银行95555短信提示补录个人信息,打开链接按照对方提示操作后,银行卡内的13000元瞬间被划走。
经民警了解,7日傍晚王先生接到号码为95555的短信通知,短信显示:您的手机银行于今日失效,请立即登录我行网址wap.bcdkns.com 重新补录验证,逾期银行卡作废。由于王先生的银行卡刚好在3 月份到期了,所以他当时并未多想,就直接在手机里打开了链接,进入链接后是一个银行网站的登录界面,王先生按照提示将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密码等信息输了进去。然而过了几分钟,王先生竟收到一条短信,卡里的钱被转走了 13000元。
接到报案后,警方对案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王先生一开始收到的95555 短信是骗子通过“任意显号码”软件发送的诈骗短信,王先生点开的链接并不是银行网站,当王先生将卡号和验证码、密码输入链接后,骗子就可轻松将卡上的钱任意转到其他的账户上了。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十类“高仿”诈骗短信需防范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王先生之所以被骗,除了自身的防范意识较差之外,骗子所发送的高仿银行短信也起到了不小作用。据了解,在各类诈骗短信案件中,接近九成的案件均为身份冒充类诈骗短信,其中银行成为各位“演技派”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记者梳理了近年来短信诈骗的各类案件发现,“机票改签、法院传票、电视节目中奖、银行通知短信、10086短信、信用卡提额短信、违章短信、孩子成绩单短信、订餐短信、聚会合影短信”是十类比较常见的高仿诈骗短信。此类高仿诈骗短信通常以这些理由作为诱饵,再借助逼真的话术,引诱市民点击短信中的钓鱼链接或拨打诈骗电话。
诈骗短信中的钓鱼链接存在两种主要危害,一是可能含有木马病毒,损害用户手机正常使用或导致用户手机产生资费消耗;二是,通过虚假钓鱼界面获取网友银行卡、身份证、电话、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可直接盗刷网友银行卡中的存款。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收到此类短信,必须要仔细辨别其真伪,如果不能辨别,可以通过客服电话咨询。另外,银行卡的验证码、密码是取现转账的最后一关,输入前一定要三思而行,防止被骗。
见习记者 朱晓冲 通讯员 郝鑫城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降低辖区内交通事故的发生率,3月6日,潍坊滨海交警大队集中精力,加强整治力度,严查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交通违法行为。在检查整治行...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