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蒜你狠”再次发威。记者在山东金乡、河南中牟等大蒜主产区调查发现,产量下降、市场供求是这波“蒜你狠”行情的决定性因素,但其中也不乏投机者的推波助澜。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在金乡县缗城路上的南店子大蒜市场,每天都聚集着上百名大蒜经纪人。这里在业内有“大蒜华尔街”之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蒜价格都由这里主导。在这里,“炒大蒜”并不是什么秘密,有时一批蒜在冷库里没动,就被转手了好几次。
“今年投了100万元,差不多挣了100万元。”金乡县马庙镇的蒜商老程说,他只是个小户,一千万元以上的资金才算中等,大户的资金有的过亿元。老程去年存了200吨大蒜,收的时候约5元/公斤,今年的卖出价约12元/公斤,除去每公斤1元多的存储等费用,差不多每公斤净赚5元。
在一些蒜商看来,投资大蒜就是在赌行情。虽然明知有巨大的风险,但蒜商们仍乐此不疲,“赔赔赚赚,赚了还想赚更多,赔了想捞本。”
在大部分蒜商看来,市场供求是决定大蒜价格的最根本因素,“大蒜多了,再有钱你也难以炒起来。”但他们也承认,炒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剧了价格的波动幅度,并且在炒作过程中“什么办法都可能会用到”。
“目前,传统生意不好做,一些大的投机商一出手就是三四万吨。等第二年三四月份市面上的蒜少了,他们就开始哄抬价格,制造蒜价大幅上涨的预期。”中牟县冷藏保鲜协会会长刘少臣说。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大蒜减产的普遍预期是大蒜价格上涨的最初因素,但在消息的散播过程中,有的被夸大甚至被人为利用。金乡一位大蒜经营者说,特别是今年2月底,蒜商们在山东开了一次保鲜行业大会,会上传出的数据说全国库存仅剩60万吨,自那天起大蒜就开启了“疯涨”模式。
除了在真真假假的消息上做文章外,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操纵价格过程中,大的蒜商有不少手段,其中之一是自买自卖,制造价格假象,引导其他蒜商跟风;二是准备出货时,以更高价格收购,但实际收购量较小,同时暗地里大量签订单出货。“跟炒股很相似,各种方法和手段都用上了,甚至更多。”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蒜商为保证蒜源,已普遍开始在大蒜上市前“包地”,即以一定总价提前收购未来的大蒜,“赌蒜已贯穿大蒜生产、入库、销售的整个周期”。
(据新华社济南4月17日电)
新闻推荐
□记者贾瑞君通讯员宋涛报道本报济南4月18日讯今天下午,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组听取山东省循环经济利用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会在济南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