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两天半时间、行程逾千公里、44个项目……10月13日至15日举行的2016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督查评议活动中,考察人员认真观摩项目,聆听泉城奋进的铿锵足音,感受“四个中心”建设的最强信号。两天半的时间,大家察看、评议、感悟、思考。项目现场扑面而来的是全市上下你追我赶、攻坚破题起势之年的昂扬斗志。
商河联荷电商产业园里,“找个会计APP”虽然企业很小,但创业的小伙子信心十足,立志成为财会行业的“滴滴打车”,让人眼前一亮。平阴工业新城里,艾欧罗思新能源科技项目具有77项自主研发国家专利,是“全国最好、江北最大的空气能制造基地”,年产10万套空气能三联供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给人无限遐想。槐荫的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正在形成以工业打印机产业链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圈。市中的新金融产业园、历下的金融商务服务中心、济阳的机器人项目、天桥的光纤预制棒项目、长清的建筑产业化项目、高新区的多光谱夜视仪项目,都是站在当下技术的“风口”上,面对着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
每个县(市)区都是精打细算,把家底亮了出来。“国内第一”、“国际先进”,这些振奋人心的项目,折射的是一种上进的态势、求进的效应、奋进的成果。
项目建设是“四个中心”建设的“牛鼻子”,承担着奠基石、顶梁柱的重任。一个个崛起的好项目、大项目,让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项目发展的背后,是创业者、企业家们信心十足、激情澎湃,小项目有大目标,大项目要高档次,他们瞄着“一流”、“先进”、“第一”的目标前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创业者、企业家的信心和激情来自哪里?显然,是这座奋进的城市。如果说“真正的‘城市地标\’是拥有多少知名企业”,那么在培养和引进知名企业的过程中,企业家的精神状态则展现着城市奋进的脚步。
今年是济南打造“四个中心”的破题起势之年。万事开头难,难在这不是单纯的“赛跑”,而是适应新常态规则之下的“竞走比赛”,难在这不是按部就班地向前走,而是要快马加鞭地跑起来。两天半的督查评议,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好项目开花的背后,是“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433”建设工作体系已经扎根于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深处,“实在实干实绩”的理念蔚然成风。
这一年,狠抓落实成为济南人的优良品质——“四个中心”不只是一个口号,还有具体的考核指标,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都有时间表、责任人。
这一年,勇于担当成了济南人的鲜明标签——市委、市政府为“敢于担当者担当”,先后出台了容错纠错防错一体化机制,让干事创业者无后顾之忧;有城市“撑腰”的担当者们敢想敢干,有时为了一个好项目数十次磋商,讲政策、展诚意、话未来,他们展示出的“四千四万”精神和专业素养,打动了企业家、换来了项目落地。
这一年,反对自以为是成为济南人的特有标志——世界很大,济南人不再画地为牢,他们以更加开放的姿势,看标杆、找差距、求方法,少了自以为是,多了自知之明,鲜明的变化转化为奋进的动力,越来越多“国内第一”、“国际先进”的项目在泉城大地生根发芽。
挣脱思想羁绊,激发出无穷的干事创业激情,大步跑起来的济南人,正奋力把梦想之光照进现实。
新闻推荐
虽然国庆假期已经过半,但连日来济南秋高气爽,气温宜人,市民游兴不减反增,纷纷携家带口来到户外,置身在泉城迷人的秋色中流连忘返。游客在红叶谷划船(图①)。游客在泉城公园乘坐游乐设施(图②)。游客在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