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全部实现硬化本报记者 孙继广
10月20日,龙山街道高家村两委班子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在新闻中心驻村第一书记周爱军带领下,来到绣惠、相公庄观摩学习先进的产业致富经验,大家都表示受益颇深,坚定了脱贫信心。这是高家村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该村此后会继续加快脱贫步伐,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走村入户摸实情 对症下药开良方
今年3月初,新闻中心主要领导带领驻村第一书记周爱军来到龙山街道高家村,看望慰问贫困户,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以及该村发展现状、班子建设等相关情况,并和街道、村两委对接座谈,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了该村的帮扶措施、分析发展优劣势,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工作重点和项目规划。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宗镇充满深情地表示:“周书记不但给我们带来了致富信心,也带来了温情,他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对待贫困户就像亲人一样,隔三差五来‘串门走亲戚\’,用真情实意感动了每一位村民。”
刚上任周爱军就意识到,党支部是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致富的火车头,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是搞好其他工作的关键和保证。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学习有关扶贫的文件政策,并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多次外出考察项目,并邀请寿光蔬菜专家来村指导,确定了本村产业发展项目。周爱军说:“通过走访调研,深入实地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我们倾听群众的诉求与期盼,认真分析研究,首先把准‘贫困脉\’才能对症开方下药,最终帮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施良策 牵线搭桥引活水
为改善高家村居环境,新闻中心积极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努力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首先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对村内主干街道硬化改造,截至目前村内所有道路已经全部硬化,彻底解决村民行道难的问题。该村立项的文化大院和幸福院建设已经得到上级批准,其中文化大院项目完成后已争取“以奖代补”资金2万元,幸福院项目目前正在选址规划,不久将会施工。周爱军协同村委领导经过调研,决定来年利用闲置场地,建设一个1000平米的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目前已经协调华明水泥落实200吨水泥,并已落实健身器材,广场建设规划初审完成,项目计划明年初施工。
周爱军针对贫困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进行帮扶,通过全面排查摸底,确定高家村共有赵振元和赵士生两户贫困户,他们都是孤寡老人,符合低保条件。周爱军积极帮助他们办理了低保,如今每人每月能领到320元的低保金,保障了基本生活花销,基本实现脱贫。并通过争取上级资金,为一位孤寡老人进行危房改造,土坯屋变砖瓦房。
脱贫攻坚打硬仗 造血工程谋增收
“扶贫脱困需要使本地优质资源为外界所熟知和认可,并进行市场转化,才能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周爱军意识到,只有努力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带动全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高家村有土地2000多亩,土地肥沃,灌溉方便,适合发展蔬菜大棚瓜果采摘产业。在新闻中心协调下,该村争取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建设2座大棚采摘园,建成后可采用出租的经营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目前两个高质量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即将完成,不久就会投入使用。同时争取济南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50万元,建设完成了50KW光伏发电项目,正等待并网发电,每年可带来6万元左右的集体收入。该村还计划建设园林绿化苗木繁育项目,成立苗木合作社,增加群众收入。
周爱军入驻高家村半年以来,和群众手拉手心贴心,让该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深有感触地表示:“高家村的产业扶贫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可以吸收村民就近就业,进一步加快村民脱贫致富步伐。此后我们会针对村内实际,与上级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沟通协调,早日完成高家村的脱贫攻坚任务,带领群众实现小康梦。”
新闻推荐
竞争激烈工作难找 如何生存在家思考 应届毕业生无奈“慢就业”
应届大学毕业生都已经离开了学校,在这群毕业生中,有一部分不着急就业,也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他们选择暂时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在家思考人生下一步的轨迹。相比于传统的瞄准国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