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
日前,济南确定对年1月1日以后身故的济南居民(具有济南户籍或持有济南市居住证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减免基本殡葬费用元。(月日《齐鲁晚报》)
一段时间以来,“死不起”“殡葬暴利”等为公众所诟病。虽说殡葬服务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但在过度市场化、行业垄断的语境下,不少逝者家庭往往处于无法讨价还价的“被动”之中,尤其是对困难群体而言,更有一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痛”。
让公民“体面地死去”,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也是最基本的人道要求。尽管免去的只是几百块钱,但产生的社会效应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民生关爱,不仅减轻了老百姓的殡葬负担,更有利于殡仪服务的规范化建设。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免费殡葬,这个可以有!要让其走得更远、更受欢迎,其后续工作更值得期待:一方面要持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在让免费殡葬“阳光普照”的同时,要通过完善殡仪场馆配套、健全服务功能、提升技术设备等途径,把殡葬这个公共服务产品做得更好,真正尽到民生兜底的责任;另一方面要持续改善殡仪服务,着力在文明、优质、便捷等方面狠下功夫,尤其要畅通丧葬服务费免单的“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满足逝者家庭的殡葬需求。
殡葬服务费政府“买单”,这是推进殡葬制度改革的创新之举,在惠民利民的同时,更迫切需要全社会移风易俗,摒弃“厚葬薄养”的片面思想,从传统殡葬习俗的泥沼里走出来,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殡葬新风,推动社会进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雅菲在采访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商户们的焦虑。最让他们焦虑的不是将来面临的困难,而是什么都不知道的那种迷茫。从听说要拆迁到确定征收拆迁范围,可以说是一只靴子落了地,可是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