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月日讯(记者陈玮)早上8点,淄博市高新区太平村村民邢宝甲照例来到村里的菌棚里打工,通过采收食用菌,每个月取得元的收入,通过扶贫项目,获得了增收。如何让贫困户持续脱贫,如何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获得收益,这是扶贫的难题,而淄博市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由于要照顾家人,邢宝甲只能通过打工取得收益,而承包大棚自己种植的贫困户,每年至少能够取得1.1万元的收益。“保底增收1.1万元,碰到好的时候,按照比例还会比1.1万元要多。”淄博高新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高新区财政设立专项扶贫资本金万元用于产业园投资建设。该项目建设食用菌棚个,每个菌棚面积平方米。项目由淄博菌誉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和管理,优先招用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在淄博市高新区太平村,共有个贫困户,该村投建了个大棚,每个大棚保底每年1.1万元收益。贫困户可以承包这些大棚,也可以在大棚打工,取得工资。
高新区通过村集体项目实现贫困户脱贫是淄博市扶贫工作的缩影。淄博市作为第二批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探索实行了扶贫资金与村集体资产资源、农户闲置资产及民间资本捆绑,投入经营主体或成立股份公司(合作社),依托当地优势资源,使贫困户脱贫致富。
此外,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可以在食用菌项目中取得收益。邢宝甲的哥哥邢宝国今年已经岁了,由于脚部严重残疾,又没有子女,成为村里脱贫的“老大难”。而如今,他不用出门劳动,每年都可以取得收益。“大棚取得的收益,除去人工、水电等成本,平均分配给每个贫困户,每位不参与项目的贫困户,每年至少取得元的收入。”高新区扶贫办相关人士说。
新闻推荐
吐槽成动力,多条道路提前通车 顺河高架南延项目成第一个当年开工当年通车的重点工程
为保证进度,施工人员采取从高架上拉下篷布等措施进行保暖。本报记者王皇摄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济南市治霾治堵压力大,不少基础设施完善需要通过修路来实现,修路难免给交通带来影响,部分市民对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