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扶贫两年,特困村成了美丽乡村 去年济南6.4万人脱贫,新的一年产业扶贫与兜底扶贫并重

来源:齐鲁晚报 2017-01-0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游客在白炭窑村的3D文化墙前合影。本报记者于悦摄白炭窑村“第一书记”文海生在和村民聊天。本报记者于悦摄济南共有个贫困村,自年开始实施***后,贫困户的脱贫拓宽至教育、医疗、就业等方方面面,扶贫工作也涉及全市多个部门。不少贫困村已通过养殖、旅游、电商等项目陆续脱贫。据统计,年济南的脱贫人口达到6.4万人,贫困人口还剩1.万人。

本报记者于悦

特困村里建起

乡村3D文化墙

文海生第一次来到白炭窑村,是在年的9月,作为市经信委委派的“第一书记”,他对这个村子的第一印象是环境的脏和乱,“白炭窑村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一直没有交过农业税提留,以致镇上也不管,只是靠村委维持着,所以一直很消沉,没有什么发展。”

白炭窑村地处南部山区西营镇,村子规模并不大,全村有户人,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是省定贫困村、市定特困村。经过两年多的扶贫,白炭窑村年已经全部实现脱贫,并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这其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可想而知。

在遍布山地沟壑的白炭窑村,亩土地仅有亩在山脚下,村民平时都要走一条狭窄的小路去山上劳作,农忙时粮食都不好收下山。文海生和村两委协商后,花了半年时间开辟了一条长米、宽5米的碎石子路,从此不再耽误耕种。

“村子中间这条河原本堆满了垃圾,清运之后成了清澈见底的溪流,最近我们还打算把河道两边硬化。”文海生说,利用市经信委投入的万元资金,他带着村干部先对白炭窑村的环境做了大整修,新建一个多平方米的村内文化小广场,修路灯、电线杆、花坛,配垃圾箱、广播、监控。

在白炭窑村河道南侧路旁有面色彩鲜艳的文化墙,这是去年一家文化公司的志愿者应邀前来绘制的。这不仅是白炭窑村建村以来的第一面文化墙,还是国内首个乡村3D文化墙,一幅绿茵场踢足球的画卷和一个一家人围坐夜话的场景,展示了“民乐”的主题,孝敬老人和邻里互助的画面,使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友情、和气和睦。很多墙的转角处,还点缀上了竹林丹枫或鱼戏莲叶。

一亩地帮扶

两家贫困户

互联网+农产品的操作模式是白炭窑村脱贫路上的亮点,“由于农产品信息不透明,导致价格常被压得很低,商贩上门收农民生产的作物时,比如小米应该每斤卖元,可能村民只能卖到5元,先用互联网把这个信息瓶颈打通,再把我们村的好种植环境推介出去。”文海生说。

当这种新模式要进行实际操作时,却遭到村民的反对,“之前村里在上级的号召下上过柿子、丹参、桃等种植项目,但种不活、管不好、卖不掉成为很多项目的归宿,费了钱、伤了心。还没有确定项目,就听到村民说,项目都是花架子,劳民伤财,还不如分钱合适。”文海生介绍,于是他和村两委确定了项目选择思路,做到三个符合,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符合当地生产条件,符合当地村民种植习惯,不要大而强的花架子,而要小而精的特色项目。

白炭窑村是济南的水源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地,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他们确定了“用互联网+,打生态牌”的发展思路。把属于两户的一亩土地租用过来,划分为份自留地,开展纯绿色蔬菜种植,同时在土地周围安装了摄像头、温度湿度、土壤、PM2.5检测设备,开发了手机APP平台,设计了7种套餐。用户不仅能够在网上监看实时种植、收储过程,还能感受到白炭窑村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乡村旅游的客户。

白炭窑村支部书记李永忠应该是对村子的变化感受最深的人:“真没想到,就这一亩土地,解决了两家贫困户的增收,解决了3万元村集体的收入。”随后,他们又开发了西营农商APP软件,打造了互联网蜂场、互联网牧场、互联网鱼塘等小而精的项目,注册了“洪荒之栗”“百年好核”“不老泉小米”商标。

“以前老树栗子每斤只能卖3块钱,现在注册了商标后,每斤能卖5块了,这样卖斤就能多挣元。”白炭窑村合作社的李永东说。打出“洪荒之栗”的品牌并上网推介后,白炭窑村的农作物名头叫得更响了。

最近,文海生又在筹备一个新项目:社区和农村之间的扶贫协作(CommunityToCountry),“现在国内有很多跨省的扶贫协作,我们就设想了一种城市区域内的扶贫协作,社区居民有对农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以及奉献爱心的公益需求,贫困村有对法律、金融普及的需求、在外务工的需求,这两者就可以实现对接。我们设想的是社区和贫困村互相签协议,形成一种长效的对接机制,这样就不只是捐款捐物的‘施舍\’性扶贫,村民可长期受益,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内生动力。”

还有1.万人

未能实现脱贫

白炭窑村的扶贫经历也是“***”的一个缩影。济南曾有一个隶属农业局的扶贫开发办公室,但只是针对农村的农业项目扶贫。年开始实施***后,小扶贫变成了大扶贫,覆盖到贫困户的教育、医疗、就业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4月,独立出来的济南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组成人员都是从各个机关单位抽调而来。

今年初,济南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脱贫攻坚条”),从发展产业、教育就业、保障兜底、改善条件、社会帮扶、措施保障六个方面制定了条政策措施。“这里面涉及多个部门,到目前为止,这些部门共制定了个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实施操作意见。比如公益岗位,政府将农村环卫保洁、护林员或政府出资购买的物业服务等岗位拿出来用于安置贫困户。工会则出台了鼓励各单位拿出每年正常的福利费用于购买贫困村的农产品,再发给职工。”济南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刘刚处长称,济南还将出台一个精准医疗扶贫办法,贫困户买药、看病、住院等可以享受更多实惠。

据了解,济南现有个贫困村,其中省定贫困村个、市定贫困村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万人。“市里向省里签订的年度脱贫责任书中,年至少要完成省定及国定标准贫困人口脱贫4.5万人。我们给自己定的脱贫目标是5.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国定、省定及市定标准贫困人口6.4万人达到脱贫标准,超额完成任务。”刘刚说,未脱贫人口还剩1.万人左右。

产业扶贫兜底扶贫

两种方式并重

刘刚介绍,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产业扶贫,所以明年还将继续推进,将有新的财政资金拨给贫困村,各个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产业项目,“今年共有个贫困村实施产业项目个,这些项目大都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及乡村旅游、电商、光伏等,有些项目如养殖、加工、旅游已经见效了,多数会在明后年给贫困户带来收益。”

“以后的产业扶贫方式也会更加灵活,有些贫困村里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孩子和妇女等,既缺少技术又缺技能,即使拿到扶贫资金也找不到合适的项目。这种情况下可以几个村合资,寻找一个龙头企业入股并取得分红。”刘刚说,光伏扶贫也是现在扶贫的热门,济南市今年有个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开工建设,年底前全部建成,每村装机千瓦,年均增加电费收入5万元以上,这些收入就可以拿出一部分来给贫困户。

“明年还会继续推进兜底扶贫,主要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如老年人和残疾人,符合条件的将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就是用社会保障的网将其兜住。”刘刚说,济南农村低保线和市定贫困人口收入线已经两线合一,农村低保标准由年度每人每年元调整为每人每年元,“从收入上来看能达到脱贫标准了,但还要看‘两不愁三保障\’是否实现,即吃穿不愁,住房、医疗、教育都有保障。”

经过这些年的扶贫工作,济南已经有大量人口脱贫,但能否长期保持下去也很关键。“大部分脱贫任务已经完成,以后就要抓脱贫巩固,另外还要解决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脱贫问题。”刘刚说。

新闻推荐

专门开大会为干部解放思想 济南推容错纠错机制反对自以为是,为干事提供保障,打破条条框框

高新区、CBD等众多的发展高地拉升了济南的城市价值,这些都离不开有干劲的干部队伍。本报记者周青先摄干部是干事的基础,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容错纠错,其实都是让干部能够放开手脚去干事创业的一种...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扶贫两年,特困村成了美丽乡村 去年济南6.4万人脱贫,新的一年产业扶贫与兜底扶贫并重)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