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德地图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在刚刚过去的年,全国三分之一的城市通勤受到拥堵的威胁,在全国拥堵城市排行榜上,济南以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超过2.0、晚高峰拥堵延时指数高达2.的“成绩”高居榜首,创纪录地成为年度全国“首堵”。
对济南而言,“首堵”之名并不陌生。在成为年度“首堵”之前,济南早已是年第三季度、年第一季度的全国“首堵”。在最近三年的全国城市拥堵程度的年度排行榜上,济南不仅一直稳居前列,而且呈现出某种“冲刺”状态——年第四,年第二,年第一。有鉴于此,对济南成为年度全国“首堵”这样的新纪录,市民的反应之中并没有多少震惊,更多的则是郁闷与盼望。
置身于年度全国“首堵”之城,饱受拥堵之苦的市民们难免会生郁闷之气。作为一个二线城市,济南在人口、经济、城建等诸多方面并无多少特别之处,却在市内交通上表现得如此“出类拔萃”,以至于置身其间的人们不得不承受全国“领先”的拥堵之痛。有此遭际,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坦然以对,心平气和。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舆论场上多有郁闷之声发出了。
然而,郁闷并不足以磨灭人们内心深处的盼望。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济南的拥堵区域主要集中在市中区和历下区,覆盖市中心的趵突泉、植物园、千佛山、奥体中心及众多高校园区。而济南成为年度全国“首堵”主要与年政府“高快一体”“海绵城市建设”、新建地铁等城市大面积修路施工有关。一俟这些项目竣工,由施工带来的短期内的出行压力就会释放,市区内的交通拥堵状况将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改善市区交通的希望不仅限于此,也不应仅限于此。最近一个时期,济南在城市治理上亮点纷呈,无论是锚定“四大中心”的城市规划大调整,还是“治堵治霾”“拆违拆临”等行动的雷厉风行,无一不显示出城市管理者负重前行的巨大决心。透过这份决心,透过密集推出的渐成体系的强有力的城市治理措施,人们有理由对这座城市的未来有所憧憬。憧憬的画面之中,交通状况的巨大改善无疑会享有一席之地。
当然,理想局面的达成并非易事。城市布局的真实改变需要时间,系列治理措施及相关公共工程的实施到位需要考验,良好出行习惯的养成需要努力。据统计,仅年,济南市新增机动车.8万辆,排列起来,几乎可以绕绕城高速十二圈。按照这样的增速,济南机动车保有量年内就会突破两百万辆。毫无疑问,市民们在为“首堵”济南郁闷吐槽的同时,也应该认真省察一下自家的“贡献”,并有所行动。
“首堵”济南的治堵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是,只要城市管理者真有决心有办法,只要市民真有信心有行动,暂时的“首堵”之名更像是一次轰然而起的警钟,一声治堵攻坚战的号角。在这个意义上,“首堵”之痛并非不可容忍。
新闻推荐
骑车撞上“安全岛”,夜行人摔骨折 自称做手术得花十万,没任何警示标志这里几乎每周都出事
▲出事的扇形障碍物,在夜晚确实看不太清楚。◥扇形障碍物上的擦痕,疑似车辆所撞。本报记者朱文龙摄8日晚,王先生骑电动车行至济齐路与非遗园东路交口时,突然撞上了路口凸起的“安全岛”,腿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