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拉长的暮年 一座民营养老院里的人生悲欢

来源:齐鲁晚报 2017-01-16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孙雪梅给老人梳头发。李梦五老人非常满意在养老院的生活。位于工业南路义和庄的济南元新养老院,成立已年。这里居住着余位老人,他们有的为了养病,有的为享清福,有的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虽然养老理由各异,但他们都得到了精心照顾。在养老院负责人孙雪梅看来,随着条件改善,老人生活越来越好,但子女往往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

文/片本报记者王杰

“幸亏来到这,

不然真撑不到现在”

元新养老院成立于年,距今已有年。岁的周文慧老人住在该院已年,见证了该院从一座四合院变成一幢三层楼、从4位在院老人到多位老人的变迁过程。

谈到年的养老院生活,周文慧用得最多的词语便是“满意”,“幸亏来到这,不然我真撑不到现在。”

岁时,周文慧患上类风湿顽疾。到了岁,类风湿疾病越发严重,周文慧双腿僵硬,无法下床,“吃喝拉撒全靠我老伴儿,我俩相依为命。”老伴儿离世后,周文慧彻底崩溃。“家里只剩下我一人,俩儿子都忙,连带着我去医院看病都得请假。我躺在床上,整天哭,就害怕呆在家里死了都没人知道。”

睹物思旧人,且一个人在家无人看护,周文慧便打算去养老院。“如果生病出事了,起码也有人知道啊。”只是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在元新养老院一住便是年。

刚住进来的几个月,周文慧十分消沉,“天天哭,就想着赶紧死了算了。可人家看护员却一个劲儿劝我得好好活,天天跟我聊天解闷,帮我按摩治病,照看我的吃喝拉撒。”就这样,周文慧重拾生活勇气,身体逐渐康复起来。

入住年,周文慧仅动过一次回家的念头。年,元新养老院规模较小,只是一座四合院。冬天取暖用蜂窝煤炉,怕冷的周文慧便想着回家去。“养老院知道后,专门给我加了一个炉子。”儿子也曾建议为其找专职保姆,但护工细心的照料,让周文慧心有不舍。“每月两三千块钱,比起专职保姆,这里更舒心。”

如今,周文慧与养老院护工们亲如一家人,“我儿子都不知道咋抬我、翻身照顾,她们知道。”周文慧牙口不好,食物都是炖烂了再喂;老人不爱浪费粮食,护工就直接把吃剩下的饭菜当面吃掉,“自己孩子也做不到啊。”

“多活几年,

看看社会发展”

与周文慧境遇不同,家人对李梦五老人照顾有加,可他却自愿来养老院居住。“这里自由,还有专人照顾。在家总是不自觉地想给孩子帮忙,可人老了,就该享享清福了。”

李梦五老人今年已岁,耳聪目明,只是腿脚有些不便。李老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养老院老年活动室的许多书法作品都出自他的手笔。

岁时,李梦五从机械厂退休,闲不住的他又当起了门卫传达,一干就十多年。“干不动了,就想着找家养老院,清静清静。”对于自己要去养老院的想法,李梦五的儿子们并不同意,“他们太传统,总觉得去养老院不好。我就觉得好,在家没朋友聊天,也没有专业养护。”

儿子们不同意,李梦五便自己一个人悄悄计划。年,年届的李梦五走遍了半个济南城,考察了十几家养老院,最终来到了元新养老院。“那些(养老院)管理不行,老人在屋里抽烟喝酒,也不管。”

“儿子不同意,我就偷偷地过来住。”李梦五称,两个儿子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于是他便跟住在城里的儿子说回乡下,跟乡下儿子说去城里,“住了一星期,他们才发觉不对劲,这才不得不同意。”

当时李梦五每月退休金余元,刚好够养老院费用。“有人劝我,说老本都花出去了,不值当的。我来这里两次才打定主意,这里的养老条件的确吸引我。”

如今随着房租、人力成本的上涨,养老院收费从每月元涨到了每月元,李梦五老人的退休金也涨到元,“赚钱一辈子,也该为自己花点钱。”李梦五称,同楼一个老人临去世,为子女留下一万块钱,却因为忘事而记不得放在哪。“你看!留着钱也白搭,留在自己身上就对了。”

逢年过节,李梦五家人都会接他回家过年。“我、周文慧还有俩人,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但现在已走了俩。”看着当年四人合影,李梦五老人感伤道。谈及新年愿望,李梦五说:“多活几年,享受享受,看看社会发展。”

“先试试住下了,

一住就是9年”

在元新养老院,老人大都两人一间公寓。岁的刘振英与周文慧共居一室。虽不及周文慧、李梦五到此的时间长,但她也居住了9年有余。

老人一头银发,身体健康,语速快且音调高。老人原在孙村镇务农,因房子拆迁,家人便将其接到家中。虽有一儿五女,但多年的农村独居生活,让刘振英很不习惯城市生活。

刘振英称她年事已高,从未与儿媳住在一起过,儿媳也快岁,还得看孙子,“我也就别给她添乱了。”就这样,儿子便与其商量,将刘振英送来了这家养老院。“看了看环境,觉得还行,就先试试住下了,这一住就是9年。”

拆迁重建后,老人分得一套平米的楼房,但因自己腿脚不灵便无法爬楼、年事已高不能独居等原因而没去入住。“全家商量后,决定把新房卖掉,钱都用来养老。”起先,刘振英的子女们为其找过专职保姆,“一个月花两三千块钱,可就是找不到称心的。”

儿子家住济钢宿舍,离养老院近,他们隔三岔五便来探望。多年养老院生活,刘振英怡然自得,“吃穿都挺好,在家也不可能一天三餐都变着花样做。”

“我愿意在这儿过年。”刘振英老人说,头几年春节孩子来接自己回家过年,她不愿意回去,嫌不方便,年轻人晚睡晚起,与自己生活规律不搭调。她还劝一些老人说,现在那种儿女养老的旧观念应该改变,在养老院养老不代表子女不孝。

养老院负责人孙雪梅称,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转变观念,主动选择养老院养老。“一半以上的老人都是这样,他们子女经常来探望,有的甚至天天来。”

春节脚步临近,孙雪梅及护工们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有聚餐有联欢晚会。“第一次在养老院过年的老人难免很失落,我们就哄着陪着,到了第二年就不愿走了。这儿热闹,有的老人,家人来接回家过年还不乐意呢。”

“照顾老人就是

体会老人的想法”

论硬件条件与规模,元新养老院在济南属于中等水平,却一床难求。从当初的一座四合院发展成一幢三层楼,从4位在院老人到如今的多位老人。如此火爆,归因于养老院护工们的精心照料。

以孙雪梅为例,她原是一名儿科医生,因身患重病难以走出心理阴霾,后经朋友推荐,便来到元新养老院进行疗养。

“与其说疗养,就是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天天不出门。”住了一段时间,心情抑郁的孙雪梅开始尝试做起义工。“第一次服务是帮老人理发,理完后,老人高兴地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夸我。老人开心,我心里也高兴。后来才懂得那就是身心快乐,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患得患失。”

就这样,孙雪梅渐渐做义工做上了瘾。“当时养老院的全部床单被罩都是我一个人洗,累却从没抱怨过,反而看着衣服一件件减少,目标减少了,心里有说不出的开心。”

心情越来越好,孙雪梅病情也慢慢好转。两三年后,孙雪梅便决定辞职来此当护工。十多年的坚持,孙雪梅已成为元新养老院的具体负责人。人员管理、食谱菜单、帮老人戒烟等,事无巨细,她都亲力亲为。

她的努力,老人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多岁的李奶奶患小脑萎缩,终日卧床且无法表达。为了照顾好她,孙雪梅便想出了“眨眼睛”服务。“我就跟她说:想喝水就眨眼睛,不想喝就不眨;吃苹果还是吃梨,吃梨就眨眼睛。”

在孙雪梅办公室挂着一块提示板,上面详细记着每位在院老人的生日。前几年,李奶奶过生日,孙雪梅照旧为其煮长寿面,“她却不高兴,直到晚上家人来了,她才高兴起来。”自那以后,孙雪梅意识到,照顾得照顾到老人心眼儿里,“不然再周到老人也不高兴。”

养老院住着一位退休大学教授,老人总说得不到理解。“有一次,我巡查房间,老人拉住我要给我讲故事。他的子女说,人家正忙着,你给人家讲什么故事。”孙雪梅称,家人无意间一句话,让这位老人很失落,“照顾老人就是体会老人的想法,但如今,许多子女往往忽略了。”

新闻推荐

鸡年酉福来济南魏家庄万达广场

忙碌一年只为此刻团圆,随着农历新年的脚步一天天临近,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今年年货采购去哪里好?每年都去超市摩肩接踵,是不是想来点新鲜的呢?济南魏家庄万达广场,为您的春节采购...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拉长的暮年 一座民营养老院里的人生悲欢)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