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学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本报通讯员 陈栋 摄)经五路小学的孩子们欢度“六一”。孩子们穿着新校服徜徉在校园里。
各校都在优化升级教学资源,图为经五路小学整修一新的图书馆。
老师们也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优质课程。
初春的济南,枝丫冒出几抹嫩绿。校园内一张张生机勃勃的面庞,如同初春的新枝嫩叶,为校园注入活力。看似寻常的市中校园,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越发拥有自主权,学生可以自定校服款式;越发逼近专业,老师不断突破自我;越发智能和智慧,教师在录播教室里进行教学现场直播……
品质市中,教育先行。今年,市中区提出“1260”民生工程,11条与教育相关的民生实事被逐条细化,形成了市中教育人持续推进教育改革的新动力和新方向。今年,市中教育人将毫不动摇地坚持教育高位均衡发展,通过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打造“品质教育”,为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之区”建设贡献力量。品质市中、由我做起,争当推动发展的排头兵
以父母心来做教育把好学校办到家门口
“每次来看这个新建学校都觉得有新变化,听说这所小学是经五路小学的分校,感觉心里特踏实。”市民曹女士轻轻拍了拍已微微隆起的小腹,脸上扬起一抹明媚的微笑。今年2月,她和丈夫把家安在了北康片区。“虽然房子早就装修好了,但一直没搬过来住,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这附近没有学校,未来孩子上学路远或者上不了好学校。”曹女士坦言,现在可以放心的搬家了。
曹女士说出了绝大多数父母的心声,随着城市生活空间的扩大,居民在选择更好居住环境的同时,更希望为孩子选择好的入学环境。而
促使怀有身孕的曹女士今年搬家的原因其实
挺简单:这所定名为经纶小学的学校今年就
有望交付使用。
“我们不仅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们更是一个个普通的父亲和母亲,学生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市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市中教育人看来,建设品质市中是每个人的责任,要促进区域发展,教育人应当争做排头兵,于是他们将“把好学校办到家门口”作为目标和追求。
“按照计划,今年上半年将有8所新建学校移交给教育部门,如果各项工作顺利,今年9月就将实现招生。”该负责人在4月6日举行的市中区“集团化办学与品质教育”论坛上说。“这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建设过程,为孩子们建设合格、安全的校舍,我们绝不马虎。”经五路小学校长阎莉介绍,从校舍的用料到校舍的色彩使用,从未来校园文化的选定到为新学校储备教师人才,每一项工作他们都丝毫不敢懈怠。这只是市中教育人为辖区居民改善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据悉,今年市中区教育局还将推进济南三中新校区建设,全面改善实验初中办学条件。同时,开展对党家中学、后龙小学等39所城郊薄弱校提升工程和23所学校校舍改造工程,让在市中生活的孩子都能就近上好学校。
品质市中、我是先锋,争当创先争优的排头兵
追求“品质”惠民许下5个百分百“小目标”
今年,市中区教育局定下了5个百分百的“小目标”: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大班额问题100%全解决;空气净化系统100%全配备;学生校服费100%全免除;学生书本费100%全免除。
这些看似简单的惠民措施,饱含着市中教育人对教育的执着,对“品质”的追求。
从去年开始,市中区的各区属学校开始开展“我的校服我做主”活动,让曾经被指整齐划一、缺乏个性的校服变成了“时尚”的代名词。“让孩子们学着选择和做主,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当‘甩手掌柜\’,我们要做的绝不是拿钱替孩子们购置他们喜欢的校服这么简单,我们需要为孩子们守住‘安全\’‘舒适\’这条红
线。”市中区教育局后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
人说。
今年3月31日,市中区教育局特别召开了一次关于校服的专家论证会,就校服的质量、面料和服装厂的服务等相关问题征求了专家意见。“我们还根据国标,细化出自己的标准。”该负责人说,比如仅衣服含棉量这一项指标,就有贴身衬衣、运动服、长袖衬衫、针织衫等多个细化的不同标准。按照计划,今年5月,市中区教育局将对校服进行公开招标,6月学校自主选择入围定点单位订制校服,9月开学,孩子们就将拿到自己投票选出的新校服。
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市中教育人要做专注于自身工作的实干者,更要将“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一流”作为奋斗目标,把“完成、完好、完美”作为工作评判标准。
“目前,中小学生书本费100%免除已经实现。”市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空气净化系统的试运行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目前对8所试点学校样板间进行了空气净化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并邀请第
三方检测机构对样板间进行检测,很快检测报告
就将完成专家论证,5月进入招标程序。”该
负责人说,暑假时为市中区的1650间
教室安装空气净化系统。品质市中、服务有我,争当优化环境的排头兵
软硬实力兼顾创建市中教育绿色生态
在市中教育人的心中,一直有一个“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的理念。“在市中教育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就是要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一位从教超已有10年的初中教师说。
正是基于此,市中教育人形成了校本教师培养、全区名师培养,以及学科专业培养的多层次教师培养体系。仅以教育集团自身的“校本教师培养”为例,经十一集团用2年时间,交流教师26人。其中,经十一校区到陡沟校区15人,陡沟校区到经十一校区11人,使陡沟这所仅有25名教职工的农村学校实现了“师资换血”。这种集团内教师双向流动、一体化培训的机制,实现了教师队伍的“输血—换血—融血再生”,加快了市中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化发展。
据悉,今年仅已排入区局名师培养日程表的全区大型教师培训项目就多达31个,部分一线骨干教师将分批到包括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在内的名校接受培训。
教师这一“软实力”提高的同时,教室内的硬件配套设施也要跟得上。从2016年开始,市中区教育局便开始为打造“智慧校园”架设千兆光纤网络“高速路”而忙碌,“架设‘道路\’的同时,我们为各区属学校安装可以承载各类教学资源的‘设备车\’——录播互动教室,让网络实现真正的利用。”市中区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去年,他们将试点放在了胜利大街教育集团。“通过试点发现包括人员使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该负责人说,今年这项工作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据悉,今年,市中区教育局将为所有区属学校设置“录播教室”,“不仅名师授课、名家讲座可以进行直播,各学校的特色课程也可以通过上传实现全区教育资源的共享。”该负责人说,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实现龙头校与城郊校同上一堂课,进而逐步推广名校教研、名师课堂的“私人定制”。
品质市中、向我看齐,争当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4年踏实前行今朝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
在提升各校实力的同时,市中教育人也在不断寻求教育的均衡和优质发展。
2013年4月,集团化办学正式拉开大幕,十大教育集团正式亮相。市中教育人要将横亘在学校之间的理念墙和资源墙打破,推进集团内教师交流和其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提升集团成员校办学水平。校际间干部、教师、学生的双向沟通交流逐渐成为常态,抱团发展成为共识。
2014年,市中区集团化办学步入快速扩张期。新成立10大教育集团,对6个教育集团扩容,全区教育集团达20个,集团化办学的学校达55所,优质教育覆盖率达82%以上,并成立4个特色教育联盟,推进集团校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在经历了“量”的快速扩张之后,自2015年起,市中区的集团化办学步入内涵发展的“做强”阶段。各教育集团坚持“共同规划、共同实施、共同发展、共同监督”,推进文化融合、资源共享、教师同训、德育共管、课程共建。比如胜利教育集团就提出了“办好本校,是一种引领;办好分校,是一种担当”的口号。
市中教育人在办学中一直主动求变,从未停步。2013年是集团化办学元年,2014年是人才培养年,2015年是治理体系改革年,2016年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启动年。4年来,市中区集团化办学经历了做实、做大和做强三个发展阶段,教育集团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从校校组合、区域覆盖的集团化1.0版本,升级到有差别——小差别——无差别的集团化2.0版本。
市中教育人直面龙头校资源稀释问题,潜力校深度融合问题和新兴校生源剧增问题,围绕质量与公平两大主题,变“学校管理”为“集团管理”,变“学校人”为“集团人”,培养母子、兄弟和伙伴“三种关系”,以及家人、亲人和友人“三种感情”,把差异视为资源,为“弱者”提供资源,实现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的全域高位均衡的目标。
4月6日,在市中区教育局召开的“集团化办学与品质教育”论坛上,副区长李咸梁宣布,今年市中区新成立育贤中学教育集团、泉景教育集团2个教育集团,撤并西河教育集团、文庄教育集团2个教育集团,扩充育英教育集团、经五教育集团等10个教育集团,市中区共组建20个教育集团,所有普通中小学全部加入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实现百分百全覆盖,完成区委、区政府2017年“1260”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新闻推荐
本报4月9日讯(记者张丹丹)今天下午,十三届市政协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殷鲁谦来到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槐荫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殷鲁谦指出,政府工作报告认真贯彻了习...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