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恶性肿瘤是全球各国家的主要致死原因。在中国恶性肿瘤居城市居民首位死因,死亡占全部死因的1/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2016年影响济南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是济南市居民三大死因之一。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在中国恶性肿瘤中位列第四,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疾病知晓率较低,导致患者早期诊断率低,治疗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正确认识结直肠癌、如何防治结直肠癌”自然成为不少市民关心的热点。为此,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秀问教授和山东省立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李乐平教授,听听专家们有何见解。
提倡早期筛查 进行规范治疗
结直肠癌有啥早期信号?是否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期筛查是遏制结直肠癌高发的有效措施之一,也符合肿瘤的三级治疗原则。”王秀问教授告诉记者,93%的结直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需 5到7年。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多数无症状,但会有少量出血,不易被发现,而有症状患者在就诊时多是中晚期,有的已经转移或合并许多并发症,预后差。因此,开展无症状人群普查,发现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并进行规范化治疗,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提高大肠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关键。
正视个体差异 实施精准治疗
对于治疗结直肠癌,大家比较关心目前通常采用哪些治疗方式?“结直肠癌的治疗与肿瘤分期有关,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李乐平教授介绍,结直肠癌患者存在个体性差异,一旦确诊为晚期结直肠癌,应先进行RAS基因检测,检测为RAS野生型的患者,可以在初始治疗时选择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从而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专家介绍,只有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医疗,针对不同病人选择适合他们的药物,才能提高治愈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精准及个体化治疗时代,而RAS基因检测帮助实现了精准治疗这一目标。
靶向药入医保 降低用药门槛
为了减轻患者的巨大经济负担,山东省已经将治疗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纳入了山东省大病医疗保险。据悉,2017年,西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纳入了山东省大病保险报销项目,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的花费超过2万元就可以报销;超出2万的部分,给予60%的补偿;一个医疗年度内,职工大病保险资金每人最高给予20万元补偿。这将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大病保险与中华慈善总会西妥昔单抗慈善赠药项目可以对接,使患者只需要支付两个月大病保险报销后的用药费用,符合慈善赠药要求的患者可以申请慈善赠药,审批成功后即可获得两个月的赠药(第一阶段),如患者继续购买一个月的药物,又可以获得三个月的赠药,继续购买可继续获得赠药(循环阶段)。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切实降低了患者用药的门槛,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确保患者的持续用药,最终可极大地延长患者的总生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晨)日前,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多一点”行动——多发性骨髓瘤疾病宣传项目在济南举行。该项目旨在提高大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知,呼吁中老年人这一高发群体识别疾病早期症状、及时...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