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花甲,迈过古稀,理应享受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生活。然而,却有这样一帮“志愿服务”群体,自发组成队伍,在济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发挥余热,服务社会。
他们中有退休工人、有离休教师,有的身体患病、有的来自失独家庭。虽然有着不同生活经历,他们却凭着一股不服老的精神聚集在一起,活跃在大街小巷、社区院落,捡拾垃圾、关爱老人、参加义务劳动、劝阻不文明行为……
有的时候,他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升着城市的文明指数;有的时候,他们“先锋带动、感化周边”,引领着清新甘甜的道德风尚。如同“三原色”,有了他们,这座城市可以“调”出更多的美好。
他们,与这座城市的文明之脊共同成长。
温暖的黄色——
“邹阿姨工作室”链接党员群众服务需求,组织引导驻地机关企业、党员群众参与民主协商和社区服务。
3月16日,春日的阳光洒在解放路122号院里,三五个满头银发的老人围坐一起拉着家常。“李华(化名)最近精神不错,每次我都提醒她按时吃药。”“可不,前两天看见她说去游泳,咱找个时间再去家里看看吧。”
随着天气转暖,邹桂兰、熊碧媛、王俊平、陈美荣……又像往年一样开始了不定期的“聚会”。聊的是家常,心里想的是居民,李华正是他们的邻居,患有精神疾病,父母去世,一生未婚,这可成了这帮老姊妹心头的一件大事。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邹阿
姨工作室”成员。
提起79岁的邹桂兰,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解放路社区几乎无人不知,因为她义务为居民理发50余年,还在社区内义务当楼组长、化解矛盾、劝阻不文明行为。提起免费理发的原因,邹桂兰说:“1963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当时我在幼儿园工作,不懂发明创造,干不了丰功伟绩,就是看到学校里孩子头发长了,就想着学理发吧。”
谁知,拿起理发剪一干就是50年。从给幼儿理发,到现在给社区的老人理发,还有一些腿脚不便的、住院的,她都会上门服务。齐齐、老周、老冯、张圣英、袁志奇……一个个名字都被记在一个本子上,因为“怕忘记了下一次给街坊们理发的时间”。
随着老同事、老邻居陆续退休,邹桂兰身边的热心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熊碧媛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其实对周围的事反而会更关心,帮一把别人就是顺带搭把手的事儿。”
就是这样一群老人,他们把小区内家家户户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把不定期的“晒太阳”和日常的“广场舞”当成是日常交流的机会。“我们年纪都大了,精力有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就把大家的聊天内容当成自己的事而已。”80岁的陈美荣略带感慨,“比方说,这几天没见老李了,没见老王了,如果大家都没见到,就会一起到他家里去看看。”
随着热心居民越来越多,为了发挥先进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筑新村街道以全市道德楷模、辖区退休党员邹桂兰命名,打造了“邹阿姨工作室”这一志愿服务平台。一方面链接辖区爱心看护、阳光储蓄所、童趣课堂等各种志愿服务平台和力量,一方面链接党员群众服务需求,组织引导驻地机关企业、党员群众参与民主协商和社区服务。
解放路社区党委书记王承谦介绍,现在社区里“邹阿姨工作室”有8名成员,都是退休职工,“他们的单位不同,但是都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块使,社区自然会越来越好,社区的发展离不了他们的贡献。”
火热的红色——
老商埠里活跃着“挎包服务队”,包上印着醒目红色的“为人民服务”字样。他们走街串巷,服务社区,贡献社会,用实际行动演绎“最美夕阳”。
自打17年前从无线电机厂退休后,今年已75岁的李长才就一直没“闲”着。他组织了一支身背军绿色挎包的志愿者队伍,在社区中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清理广告、打扫街道、关爱社区老人,甚至为摩拜单车做清洁、治理乱停乱放……成员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最小的也已年过60岁。头发已花白的他们,处理起问题来个个精神抖擞。
2月底,一则新闻引起李长才的注意:有市民发现东泺河里漂着4辆摩拜单车,警方通过勘查后将当事人依法拘留。“这太不像话了。”思前想后,李长才认为不能袖手旁观。
3月1日,天空飘起雪花,雪后的道路让不少摩拜单车的车身溅上污泥。李长才挎起背包,从家中翻出几条新手巾,跟挎包服务队成员走上街头,将停在路边的单车擦拭一新,“我们边干边互相嘱咐,就是想着用实际行动倡导大家爱护车子。”
事实上,类似活动并非第一次组织。2月23日,社区工作人员与挎包服务队开展了“爱车如爱城 商埠挎包行”绿色骑行倡导活动。成员们来到单车存放点,一方面向使用者宣传如何正确使用,倡导规范骑车;另一方面手拿卫生工具,将单车擦拭清理,规范摆放,对驶入居民区的用户进行劝导。
李长才说,“济南是摩拜单车落户比较早的城市,这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文明度和包容度。现在我们更要去宣传文明使用,展现我们的素质,为创城尽份力。”
宣传文明用车只是挎包服务队日常活动的一个缩影。如今,市中区大观园街道经二路社区附近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发现电线杆上的广告,掏出铲子一点点清除掉;谁家老人哪天需要关照、理发,队员们总会按时上门……
提起挎包服务队的名字来历,李长才说:“我们一帮老年人,退休后想着为社区作点贡献,一开始只有七八个人,走街串巷找活干。”2014年,街道办给每人发了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的绿色帆布挎包,一支由30多位白发老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就此形成。
“每人各有所长,包里面放着服务时需要用到的工具,我们随叫随到。”边说着,李长才边翻开了自己的背包,“这是清理小广告的铲子,还有个工具箱,里面螺丝刀、扳手都很齐全,给车子紧紧螺丝,为居民修修水管,还有专门负责给老人理发的。”
据了解,经二路社区有不少开放式小区,早先没有物业管理,属于典型老旧小区。在挎包服务队的带动下,如今的社区面貌一新,辖区居民的文明风气也日渐浓厚。
明亮的蓝色——
活跃在社区的“蓝马甲”日复一日坚守着信念:我多干一点,小区就干净一点。当初观望的人,如今都跟着一起做志愿服务了,有的还做了义务巡逻员。
初见黄承义,记者无法将眼前这位瘦小、满头白发的60岁老人与“扛得动百十斤、雨雪天拾垃圾”的形象联系起来。但恰恰就是依靠他几年如一日的付出,使得市中区六里山街道玉函南区社区“蓝马甲”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让老旧开放式小区迎来从“脏乱差”到“亮净美”的蝶变。
玉函小区南区建成于1994年,跟很多开放式小区一样,由于没有物业管理,曾一度私搭乱建众多、楼体破损严重、路面坑洼不平。为改善居住环境,社区工作人员曾一度忙得不可开交,但因人手不足,想引进物业又担心居民反对,社区打算招募一批志愿者参与治理。通知刚贴出不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便走进办公室,“我叫黄承义,想报名志愿者。”望着这位瘦小的报名者,工作人员有些迟疑。“你们放心,我身体很好,干起活来肯定没问题。”
黄承义没有食言。接下来的几年里,社区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清理垃圾死角,他总是冲在最前;哪有私搭乱建,他坚持不懈地规劝。“除了这些,修个自行车、煤气炉,谁家管道漏水了、厕所不通了,只要一个电话,放下饭碗我就赶紧过去。”
“别看黄承义这么热心肠,其实家里十分苦。”说起黄承义,玉函南区社区居委会主任赵惠的语气中充满着心疼与关切,“他是失独家庭,也是低保户,对象还患病,一开始情绪特别低落,当了志愿者后,越干越带劲,‘好人之星\’‘身边好人\’等等,大大小小奖项拿了十几个。”为了统一形象,社区给定制了“蓝马甲”,而实现自我价值的黄承义也慢慢成为这支队伍的“标杆”。
早先,社区里也有人对黄承义的行为充满不解,觉得他是多管闲事。“有人随手扔个垃圾,上去劝不听,我就当面捡起来,想用行动一点点感化他们。”年复一年,起初的白眼变成了理解与支持,志愿者的队伍也从最初八九人发展到现如今的20多人。
靠着“蓝马甲”队伍的坚守,现如今的小区早已变得“平、静、亮、美、绿”。
“除了‘蓝马甲\’,社区里还有党员志愿者和文体志愿者队伍,他们是‘眼\’和‘腿\’,发现问题,汇报问题,‘蓝马甲\’就像拳头去解决问题。”创城的难点在于基层,深知这一点的赵惠说,只有发动群众力量,得到积极响应,创城工作才能向前推进。(策划/王立冰 采写/本报记者 刘阳 黄佳杰)
新闻推荐
民间排队打粉,药厂加倍囤货展会频频现身,需求年超万吨“三七”再升温,半年涨价两成
近几个月来,云南文山三七价格涨幅超过了20%。随着文山三七走红民间,排队买三七成为常见场景。在浩繁的中药材中,有一味药材,近年来逐渐成为大众保健宠儿。从药厂作为原材料加倍购进囤货,到市...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