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电影品聚会现场
张大磊导演的剧情片《八月》荣获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这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部影片。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一个小镇孩子的故事。它没有明星大腕的压阵,也没有震撼视觉的画面,它不是一部单纯怀旧的影片,而是带有温度的、含有色彩的。
《八月》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对大时代的思考,还通过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唤起隐藏在人心的千万种情感以及时代巨变对普通人的影响。近日,《济南日报》“海右影艺沙龙”之《八月》专家品鉴会在新世纪影城黄金99店举行,参加电影品鉴会的专家、媒体和高校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感悟,不同的眼睛看到了不同的《八月》。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李超说,这是一部值得探讨、很有意义的文化话题片。影片所表现的时代他十分熟悉,正好是上大学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些时代的文化痛点和敏感点,这是创作者们非常愿意抓住、非常想去表达的。这也是小众艺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层面,值得肯定的一点。贾樟柯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而张大雷,作为贾樟柯文化的受益者,是在贾樟柯文化滋养下往前走的,所以他的影像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八月》这部片子让人触动的地方在于,他的影像语言比贾樟柯的来源更为丰富。
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马兵表示,自己一直很关注“80后”“90后”历史感呈现的东西,而《八月》的意义则是借助一个孩子的视角,讲出了“80后”对于历史的理解。马老师认为,《八月》很像侯孝贤的一部电影——《冬冬的假期》。两者故事发生的背景都是在一个暑假,借助一个孩子的视角去叙述。通过这个角度来表现历史转折期留给“80后”的一些不可(灭的东西。导演一直在强调,在大历史变革时代,微观个体所遭遇的生活的阵痛。集体性描述,一个复数的概念,在电影中还原到了一个个微观的个体上。同时马兵指出,电影有时技巧用得过于足了,但不妨碍它打动人心。
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景虹梅说,自己先后看了两次《八月》,感触很不一样。对于电影,她提出了三个词:年代、时代、历史感。在影片结尾的时候打出来几个字——致我们的父辈。所以影片中真正的主人公应该是父亲,或者父亲这一辈人。影片是长大成人的张大雷时隔多年之后,与父辈之间的理解、致意和对话。这些对话里夹杂着两种感情,一种是对父辈经历历史伤痛时的体察感,另一种是少年主人公所无法表达出来的一种难以抹去的伤逝感。她表示,《八月》让人惊喜的地方在于除了个人记忆之外,还增添了对时代感的反思。总体来说,《八月》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佳作。
作为唯一的“80后”观影专家,山东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陈凌表示,该片一直在传达一种家庭感、团结感,更多的是一种立足当下,对过去时代情感性的怀念。影片可圈可点的地方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父亲,是一个温暖、趣味、臣服意味、又不失血性的形象;母亲,是个有生活情趣和幸福感的人。在人物塑造上,爸爸妈妈孩子都很善良很生动。而这在“70后”导演身上是不可能的。
资深媒体人、齐鲁财富网主编李松表示,自己的很多经历都与影片相似,所以感触颇深。他介绍,在“抓大放小”的时代背景下,从厂子里出来之后,不少人后来都下海成了老板,而一些人则下岗了。他说,影片里城市下岗的日子很难,其实在那个时代农村的日子比城市下岗更为艰难。
济南日报文体新闻部主任王智新说,看完这部影片,影片有大量的细节,让观众感觉恍若回到那个年代,有一丝不舍也有一种告别,有了很立体很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他表示,在商业大潮的冲刷下,这些年轻导演能保留着自己的坚持,拍出这样的片子,给观众传达很多的温暖,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感动的事情。因此,我们对中国电影的全方位发展有了更好的期待,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本报记者 张晓涵 实习生 吴蓉)
新闻推荐
交通运输部规范共享单车指导意见征求民意共享单车应实名制注册实名制 负面清单 押金监管
——聚焦共享单车征求意见稿三大看点交通运输部22日发布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使用者应实名制注册、使用,运营企业为用户购买保险,鼓励运营企业用免...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