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拆除2424万平方米违章建筑,相当于拆出110个泉城广场的面积;在全国违建治理推进会上作为先进省市介绍经验做法,就连《人民日报》也发文点赞济南拆违。一把尺子量到底,先公后私,取信于民,专项督导,严格问责,拆违拆临也有了济南模式。(7月18日《齐鲁晚报》)
去年年底,一封“铁柱的来信”引发了百姓对泉城市容市貌和城市管理的热议。随后召开的全市工作务虚会,将“拆违拆临、建绿透绿”确定为今年济南一项重点工作。如今,拆违拆临工作半年已过,在过去的180天里,济南经历了舍与得之争,破与立之变。我们感叹于这场声势浩大的“拆违拆临”工作取得的惊人成效,而这项攻坚克难的工作中无疑凝聚着宝贵的“济南智慧”。
在“拆违拆临”中,人民的支持和民心民意之所向无疑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能否取信于民更是决定这场攻坚战胜利的关键所在。此前,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文涛在调研全市拆违拆临工作时强调:拆除违章建筑,要按照“先公后私,先党员后群众”的思路,维护好老百姓的公共利益。这简单的一句话就点出了拆违拆临的重要原则所在。
先公后私,先政府后百姓,先党员后群众,正是因为做到了对此原则的心中秉承、手中坚持,政府、机关等带头创榜样,用实际行动说话,才能做到取信于民。正是因为有了先自拆的硬气和勇气,才让老百姓由被动变主动,由疑惑变信任,由抵触变支持,让民心成为助力拆违拆临工作的重要力量。
为什么“拆违拆临”行动会得到高达近97%的支持?因为拆违拆临是一项为民、惠民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生活环境更舒适了;马路市场取缔,道路通行更顺畅了;临街违建拆除,花园绿地建起来了……群众把“济南之变”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眼里,亲身体会融进了心里,这才是对拆违拆临工作成效的最大肯定。
拆违拆临工作之艰、之难岂可用三言两语能讲述。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那如何将“拆违拆临”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加强监督、严格问责也必然成为攻坚克难的必要手段。想要“动真格式”地拆除违建临建,而不是让这场拆违拆临运动“隔靴搔痒”、只成为“一阵风”,就需要严格的问责制度加码。
《济南市拆违拆临工作问责办法》中规定,对违法建设存在漏报、瞒报甚至拒报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问责。而问责重拳也是济南拆违拆临工作的一大智慧所在。面对拆违拆临,各部门必然要自我加压,而问责也必然成为对各部门加压的重要砝码,倒逼各部门用责任感和紧迫感武装自己,以十足的精神气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去对待拆违拆临工作。正因为有了自我加压,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才得以收获“拆违拆临”的满意成绩。
这场浩浩荡荡的“拆违拆临”之战的“战果”,泉城百姓有目共睹,济南在全国无疑已经起到了榜样、标杆作用。在接下来的“拆违拆临”工作中,我们也期待创造出更优秀的“济南模式”,用更多的“济南智慧”描绘出更美丽的泉城未来。
新闻推荐
《人民日报》点赞济南水务检漏工作 深夜“听诊师”:把脉泉城3500公里供水管网
夜色阑珊的济南,有这样一群人走街串巷,戴着耳机,挂着检漏仪,手持寻管仪、听漏杆。两耳是他们的听筒,双脚是他们的交通工具,给深埋地下的供水管网“听诊”,保障着泉城千家万户的供水安全,他们有一个不为人...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