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晚乐团与马利克先生合作演出
中国驻约旦大使潘伟芳与中国济南民乐团张玲团长合影
尽管在约旦的100多个小时里只休息了十几个小时,但济南市吕剧院书记、院长张玲仍旧在回济南的第二天一早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作为此次出访团的团长,前一晚她忙碌到凌晨5点,认真在记事本上整理出每一个出访细节,“这也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济南故事的一部分”。7月20日,由济南市吕剧院一行14人,带着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济南故事的责任,带着用音乐架起中约两国人民友谊桥梁的使命,代表国家以“中国济南民乐团”的名义奔赴约旦参加由中约两国文化部联合主办的“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他们用精益求精、在意到每一个细节的责任感,用吃苦耐劳、泼辣肯干的山东精神,圆满完成访问任务,带着约旦国人和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的赞誉荣耀归来。
到约旦最有分量的剧场演出,赢得赞誉无数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张玲将本次演出的演员服装、约旦著名歌唱家马利克赠送给乐团的“乌德琴”以及杰拉什省长颁发给乐团的纪念牌都摆在会议室的桌子上,“每一件都有故事,听我慢慢讲”。
20日凌晨从北京乘飞机离开中国,晚上参加约旦“杰拉什国际文化艺术节”开幕式;21日,上午走台、排练,晚上在约旦首都安曼市奥萨马·玛什尼剧院演出;22日,上午参加约旦国家电视台的节目直播录制,晚上作为中国参加第32届杰拉什国际文化艺术节的重头节目,在杰拉什古城北剧场——一个充满罗马风情的文化遗址,再次与约旦人民见面……100多个小时,张玲和中国济南民乐团的成员们行程满满,始终处在高度紧张和忙碌之中。
“好在演出没有出任何纰漏,约旦观众也非常喜欢我们的演出,而且我们抓住了一切机会宣传中国、宣传济南。”张玲介绍,他们的首场演出是在约旦首都安曼市奥萨马·玛什尼剧院,这是约旦王国一家非常有分量的剧场,是演员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在这个剧场演出过,才算得上是被认可的艺术家”。
当晚,中国驻约旦大使潘伟芳及其家人、文化参赞杨荣浩以及约旦文化大臣奈比赫·杰玛尔·舒噶姆到现场观看演出。中国济南民乐团先后演奏了《北京喜讯到边寨》《沂蒙山小调》《算盘响》《百鸟朝凤》《九儿》等8首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曲目,并与约旦著名歌唱家马利克及其团队合作了三首约旦曲目,还与马利克的女儿、同为著名歌唱家的卡罗琳配合,由卡罗琳用中文演唱《茉莉花》。
“演出过程中掌声不断,还有外国小伙儿对算盘非常感兴趣,演出一结束,就前来找我们了解算盘的历史和用途。”本次出访的演奏员之一、济南市吕剧院乐队负责人孟力介绍。“很多观众也非常喜爱我们的演出服装”。本次出访的二胡演奏员之一张琦说。
让人没想到的是,平时很少上台接见演员的中国驻约旦大使潘伟芳还主动走上台来,与所有演职人员一一握手、合影留念,并表示:“你们乐团、你们这支队伍非常棒!”潘伟芳的夫人也上前夸赞:“你们演得非常好,真实代表了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的水平,也充分彰显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让张玲感动的是,此时每一位见到他们的约旦观众都双手竖起大拇指,并将右手抚上胸口,“我原本以为这只是约旦人民的常规礼节,但大使馆的翻译人员告诉我说,‘他们的意思是,你们的演出非常棒,中国在我心中\’。”张玲说,听到后面一句话,她很激动,“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我们用音乐架起了两国友谊的桥梁,这句话就是最好的体现。”
22日上午,中国济南民乐团又接受约旦国家电视台的邀请,录制了16分钟的直播节目。这也是一次高规格的待遇,“作为被战区包围的国家,约旦的国家电视台是军机重地,并非每一个参加杰拉什音乐节的演出团体都会受到邀请。”张玲说,在这里他们再一次感受到“无语言障碍艺术”——音乐的魅力。
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约旦著名歌唱家也点赞
当然,演出也有意外和挑战。
与曾经赴约旦演出的其他演出团体不同,为了突出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交融互鉴的时代主题,中国济南民乐团还创新性地与约旦著名音乐家马利克和他的女儿合作演出。
“确定合作后,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给我们传来十几首约旦歌曲的音频资料,我们从中挑选了三首。”本次出访的演奏员之一、济南市吕剧院业务部副主任王大乾介绍,尽管有音频,但并没有曲谱,他又与乐团其他成员一起反复听音频,翻译出曲谱,并研究如何用中国乐器来演奏。
孟力说,中东音乐的调式、调性与中国传统音乐不同,尤其他们的一些滑音、颤音很难用中国民族乐器展现,但他们都想尽办法弥补,不过在没见到马利克之前,他们心中始终没底。但第一次排练合作,马利克就非常满意,而且觉得中国民乐的演奏更加丰富了他的作品。
“没想到,马利克先生在演出中有他的随意性,当他演出到兴奋时便不再按照原来的曲谱走,这对于初次合作的乐团演奏员是非常大的挑战。”张玲说,她当时在台下很紧张,但台上的演奏员却完全没有惊慌,随机应变,圆满完成演奏表演。
在张玲看来,乐团演员之所以能默契应对,首先缘于他们对约旦曲目的熟悉,“之前都是夜以继日地在排练,如果演员不熟,根本应变不过来”,另外还有孟力、王大乾、张琦等乐团骨干力量的带动作用。当然,从这次小的意外中,中国济南民乐团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舞台素质也一览无余。
三天的演出,中国济南民乐团不仅获得观众的认可,更得到合作伙伴马利克的肯定。在张玲一行准备回国的前一晚,马利克凌晨赶到乐团住处,将他收藏多年的一把有“中东乐器之王”之称的乌德琴赠送给乐团以示谢意。同时,马利克还以个人名义对中国济南民乐团做出邀请,希望以后能再次合作,并把这些音乐带往其他国家。
始终不忘讲好中国故事
除了观众和约旦艺术家的肯定,《约旦言论报》《宪章报》《明天报》《约旦时报》、阿蒙新闻网、新月新闻网、约旦国家电视台等近20家约旦媒体和新华社、文通网等中国媒体都对本次演出赞誉有加。
济南民乐团还得到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的感谢。演出结束后,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特地发来感谢信,表示感谢济南市文广新局、济南演艺集团以及中国济南民族乐团。
地方戏曲院团代表国家出访,这是济南乃至山东历史上的第一次;参加中约两国文化部联合主办的“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也是山东和济南历史上的第一次;而驻海外中国大使馆发来感谢信,又一次成为济南历史上的第一次!张玲说,这赞誉和荣耀都是对中国和济南最好的宣传。
是的,整个访问过程中,她时刻不忘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济南故事,当潘伟芳大使在向约旦观众介绍济南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发达的城市时,当约旦国家电视台介绍中国、介绍济南时,她脸上有着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济南市吕剧院台前幕后的每一位演职人员也始终把“我们代表的是国家、是济南”放在心中,挂在嘴边。不管是一次次夜以继日地辛苦排练还是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睡眠,抑或是14个人拖着17个大的托运行李箱满头大汗地辗转机场,以及他们精益求精到每一个音符的认真劲儿、藏在行李箱里以防乐器发生意外的502胶水,都源于他们这份来自内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院团成立66年来,这是我们第一次代表国家出访,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都是从内心强烈爆发出来的。我们始终带着对国家的爱、对国家的责任,抱着用中国的音乐架起中约两国人民的友好桥梁、呼唤世界和平的信念,去履行我们的职责,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济南故事,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济南在我们心中”。(记者石晓丹)
新闻推荐
26日,记者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获悉,R1线王府庄站最后一块混凝土将于27日浇筑,也标志着王府庄站成为济南地铁首个主体结构封顶的地下车站。R1线全线设车站11座,其中地下站4座,由南向北依次为王...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