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4月27日讯(记者张玉岩)27日,省国资委、财政厅在济南联合召开全省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推进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到2018年年底基本完成分离移交。
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已完成分离移交或签署分离移交协议的累计达388.2万户,占任务总量的96.9%,其中已完成或签订正式协议的达248万户,占任务总量的61.9%。
不过依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山东省国资委副主任樊军提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进展不平衡,截至3月底,仍有6个市和4户企业正式协议签订率低于60%,个别市和企业甚至低于30%,工作进度严重滞后。有的进度较快的企业和地方,满足于签订正式协议,推动职能和资产划转等实质性移交力度不大。另外,剥离市政、社区等其他办社会职能总体进展较慢。有的地方出台的“三供一业”维修改造标准过高,企业难以负担;独立工矿区市政、社区分离移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厂办大集体改革面临费用承担、人员安置等难题。
“要确保是实质性移交。”樊军说,到2018年年底基本完成分离移交,标准是完成管理服务职能移交和资产划转,并按照进度要求进行维修改造。有个别情况的,也要做到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
省财政计划分两年安排5.34亿元,用于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补助。截至目前,已拨付山钢、鲁信等6户省属企业2.54亿元。
新闻推荐
丰富信息化手段善用强制措施,济南法院多措并进决战基本解决执行难
本报讯“找到了!”日前,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借助公安机关侦查手段对不确定下落的被执行人进行查控,顺利锁定两名被执行人的位置信息,随后迅速将被执行人牛某拘传。迫于法律的权威与压力,牛某积极配合...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