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柯
还得感谢这方山水。
书稿中的文字被染得青翠欲滴,楚楚动人,让人一下就联想起孔孚先生的诗句:
掬一捧泉水,洗一洗眼睛,心也绿了。
济南大学的莘莘学子,正是凭着这洗亮了的眼睛、染“绿”的心灵,情注毫端,流溢出的文字自然打上了浓浓的诗情与美美的画意。
在作者笔下,泉城的夏韵是这样的:
闲暇时抽身去趵突泉或珍珠泉,随意一个泉水边,掬一捧清澈的泉水,在白花花阳光的炙烤里,丝丝冰凉忽得一下浸透了手心,渗进了心窝。这时竟突然感到原来济南的夏天热是热得厉害了些,但在这热的肉体里包含着一份骨子里冰凉的底蕴。——《炎夏》
在作者的感受中,扑面而来的清风是这样的:
一股微风清爽袭来,其中浸润了的丝丝凉意,却又让人寒不起来,最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惬意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被传扬着躁动的风也是可以如此清爽,我想那时济南的风就已经像一溪清凉泉水一样,在我的心中温顺地蔓延着。难忘的还是风吹落叶的场景,观望着叶子绕着树干打转、回旋,似乎有万语千言的告别话语要依偎着树干呢喃…… ——《清风》
在作者的面前,秋光于慢条斯理中流淌着美感:
秋天的济南城内,触目所及之处,皆是一派雍容惬意的景象。林间的落叶是舒缓的,路上的行人是闲散的,就连水中的浮萍也是一副悠哉游哉的神情。只有生命的节奏都放慢的时候,才像是个秋天嘛。若是一切都还如同初春的生机盎然,或是盛夏的姹紫嫣红,那还有什么味道?秋天理应是时光老人手中的棋子,这粒棋子不琢(上半天,怎么着也下得不是十分放心。——《济南的秋天》
在作者的心中,清泉与红荷绿柳凝冻成了一块美玉:
泉城的魅力,是一种积淀了千年的浑厚与幽远。如一块美玉,加之以岁月的抚摸,而愈发地显得柔和莹润,古雅大气。都说济南是一座繁荣同时又能委婉到极致的城市。想其中的委婉,除了汩汩清泉的浸润和亭亭芙蓉的熏陶外,还应有依依杨柳的沾染。济南这座北方城市的棱角与硬气,就在柳树的掩映下,悄然地淡却了、柔和了、流畅了、婉转了。人们走出了家门,就如同走入了画中。不论是岸上的垂杨,还是水中的树影,皆舞动着青衫,整个画面是如此地令人赏心悦目,于是人们心中沉淀的些许躁动烦闷,也会在其中变得柔软起来了。 ——《杨柳依依》
有故事的城市才是有文化的城市,学子们笔下的故事也颇为不凡:
到日落西山,主客便也相欢而散。然而,席间唯有一人自始至终都是一副落落寡欢的神情,这当然逃不过细心的赵孟頫的慧眼。他也很想知道,这位和自己最是要好的知己,今日为何这般沉默寡言。原来,周密的祖籍正是济南的鹊华二山一带,因了世事的动荡,先父无奈背井离乡,举家逃难来至吴地,从此再未回过故壤。方才听闻好友一番话语,自是引出心中忧思万千。这一晚,周密辗转反侧、忧思难眠;这一晚,赵孟頫同样是夜不能寐、蠢蠢欲动。一种伟大的诞生,往往会伴随着些许的不安与悸动。——《鹊华秋色》
翻阅《遇济南》这部书,如同翻阅一部优美的山水画册和历史画卷,年轻作者们的笔墨也许有不乏稚嫩的地方,但是文字清新自然,笔调富有美感。不用说,他们已经被济南城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所感染所折服,而且各自有了自己的心得。这倒没有什么奇怪。一座曾经感染过李白与杜甫、折服过李清照与辛弃疾的古城,有理由感染折服后来人。只要你在济南城呆久了,只要你感官没有毛病,只要你心灵纯洁,没有办法不敬服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文化的。
学者温儒敏曾经问道:为什么中文系里缺少文气。我要说,这部书稿给我的惊喜之一正是文气盎然。不仅出身于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有文气,而且来自化工学院、材料学院、机械学院的学生同样文气充溢。
合理的解释还是那句老话: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不管你是什么学科出身。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从济南大学走出来的学生,已经走进了济南城的文化。这里的山水在养着他们,他们和他们的前人一样,也在用心养着这里的文化。
文化是需要养的。
(本文是作者为散文集《遇济南》作的序,此书由济南市市中区文联与济南大学党委宣传部编辑,济南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济南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暑假临近结束,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在新学年开学前为学生和家长送出超级福利,推出了69.9元特惠门票抢购活动,每天5000张...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