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本报调查本地草莓如何破解“种不如贩” 草莓“重镇”有了网上果农

来源:山东商报 2018-12-22 09:25   https://www.yybnet.net/

种植户刘乃柱在照料棚里的草莓种植户刘乃柱在照料棚里的草莓在济南市区东北方,以历城区董家街道办事处张而庄为中心的39个行政村里,遍布着五千多亩草莓集中种植区。加上周边辐射带动区内的一万多亩“散户”,每年有九千多万斤草莓从董家发往全国各地,总产值近10亿元。零售、批发、采摘、网销……草莓产业正在逐年扩大。从最早“试水”到如今渐成规模,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草莓种植户刘乃柱,就是“试水大军”中的一员。二十年来,消费者对于草莓的接受度和认可程度,也大有不同。文/图记者侯宝之

高涨后的回落

与一般春种秋收不同,进了冬月,张而庄的草莓种植户们才开始忙碌起来:元旦过后,冬暖大棚里的草莓才到了“大下”。

在草莓上市之初,因为供不应求,市场的草莓价格都非常可喜。约二十天前,部分鲜果超市里每市斤草莓价格超过了七十元。在张而庄里,前一天下午趁着光线充足采摘好草莓的农户,把草莓码放在一个个塑料脸盆里,用保鲜膜封住,静等着第二天天刚有点光亮,就骑着电动三轮车拉着草莓赶到村里的市场上,卖给前来收货的果贩。

12月19日早上6点半,果农刘传龙起了个大早赶到了市场上。仲冬的清早,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

呵气成霜的果农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棉帽,还是被冻得在电动车旁揣着袖子跺着脚取暖,看着车上一盆盆被保鲜膜覆盖着的草莓,等着果贩上前询价。

在南北十几米长、约五米宽的棚子下找到一个摊位后,刘传龙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便卖光了自己的六十多斤草莓。

市场上的草莓被批发殆尽时,早上9点多,在距离村南头几十米的路边大棚里,刘乃柱正以两倍于批发价的价格,和路边偶尔停下询价的私家车车主商量着采摘事宜。育苗期把买来的脱毒苗种在棚前的空地上,等大棚搭好后,再把秧苗种进大棚定植、覆膜后,日常施肥管理便轻松得多了。等到年前寒冬里的授粉季,果农只需把从蜂农那以每箱四五百元的价格租来的蜜蜂放进大棚里,就可坐等结果。

像刘乃柱那样,在路边种棚,靠市民采摘销售的果农每年的收益,可以比像刘传龙那样以批发为主的果农多一万元左右。但是“种的不如贩的”,有果农曾问过远道而来收货的果贩,果贩每年的收益几乎6倍于果农。

在张而庄的市场里,每天早上赶来收草莓的几十辆大小不一的车辆,在交易大棚东侧二十多米的空场上挤得满满当当,有来晚的果贩因为找不到停车位把车停在通道上,还会受到市场管理员的警告。有的果贩在当今产量并不高的时候,也能每天从市场用厢货车拉走一千多斤草莓。但是关于草莓的去处,几乎是每个果贩“不能说的秘密”。

草莓“试水员”

在董家街道,以张而庄为中心的草莓种植集中区约有五千亩,街道其余38个行政村内的辐射带动区也有一万余亩的草莓种植区。每年约有九千多万斤草莓从张而庄通过各种渠道向外输出,总产值近十亿元。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张而庄放弃了“粗放式”种植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的种植模式,选择了试种草莓并逐渐扩大种植模式。面对这种对土壤要求苛刻娇气的品种,多数人选择观望,有的人则冒险“下水”,刘乃柱算是最早“试水大军”中的一员。

1985年开始,当时35岁的刘乃柱就已经开始搭建起了蔬菜大棚,但是那时的大棚并不是冬暖式,而是把玉米秸秆绑在水泥柱上当做后墙的简易大棚。刘乃柱最早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在大棚里种了些西红柿。因为第一年种植,土壤肥沃,西红柿的长势和产量都很可观,刘乃柱在离村较近的农贸市场上以每斤三四元的“高价”出售。

靠种西红柿赚了第一桶金的刘乃柱,花“大价钱”买了一辆两轮摩托车,他骑摩托车拖着一地排车西红柿外出时,看到有人还在用驴拉车,那时,他没有想过自己会放弃西红柿。

但是,在那个西红柿“重茬”尚不能像现在得到有效解决的年代,四五年后,刘乃柱的西红柿开始失去了优势,产量、质量以及价格都连年下降。

1993年的一个雨夜,刘乃柱骑摩托车把妻子送到离家几十里外的洪家楼后,和当时只有几岁的大儿子摘好西红柿再沿着泥泞的土路,凌晨赶到菜市场,最后却只能以每斤几毛钱的价格草草清货时,他放弃了西红柿,开始跟着最早一批试种草莓的农户一起“趟水”。

网上销售渐成规模

就在有些果农因年事已高放弃种植,年轻人不愿回村干农活时,电商,把一批年轻人和“果农”捆绑在了一起。

这些“网上果农”多为村里三十多岁的女性,她们以批发价甚至低于批发价的价格从“一线果农”那里收来草莓,通过微信找好买家后,开车到附近小区送货,这些草莓的价格高于批发价,而又一般不会高于市场价;有的草莓也会被打包通过快递发走,附近快递点上也提供专门用来装草莓的包装,防止草莓在运输过程中受损,这种包装在其他地方的快递点却很少见。

在“散户”网商主打就近市场时,也有人在邻村投资数千万建起了流水线包装的草莓示范基地。今年上半年建成的草莓示范基地,总占地200多亩,其中草莓种植面积达120亩。基地里一间一千三百多平方米的车间内,几十名工人围在两条三十多米的传送带边,把从地头摘来的草莓装箱。

虽然现在有来自电商的“冲击”,但因大棚靠近公路,加上草莓采摘节的宣传,刘乃柱家大棚的采摘生意一直不错。尤其是“妇女节”后,到郊区旅游的市民增多、大巴小车“蜂拥”进入张而时,他的大棚里每天可以靠采摘卖出二三百斤草莓,销量十倍于当今,但那时价格也就低得多了。

新闻推荐

提前一年,经十一路棚改项目回迁 3045户居民终于圆了安居梦,接下来的1个月里将陆续喜迁新居

20日,迟明德夫妇第一个领到新房钥匙。记者刘玉乐摄2017年4月22日本报相关报道20日,首位办理入住手续的住户迟明德领到...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龙湖·九里晴川2018-12-21 14:14
猜你喜欢:
债权拍卖公告2018-12-22 09:27
评论:(本报调查本地草莓如何破解“种不如贩” 草莓“重镇”有了网上果农)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