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传统的“拆旧建新”模式,激活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天桥区无影山街道交出这样一份答卷——
今年以来,该街道以党建为抓手,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健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级联动机制,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推进十大民生工程高质量“收官”,呈现共建共享发展新格局。
助城市有机更新,十大工程“同发力”
无影山街道下辖5个社区,其中4个是开放式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去年起,该街道强力推进拆违拆临,为城市更新与发展拓展空间。
今年年初,该街道紧紧围绕民生,通盘考虑、系统策划,改变传统的“拆旧建新”方式,列出10项民生工程。包括老旧小区改造、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拆违拆临、建绿透绿”、道路提升、交通秩序整治、环境保护治理、整治“住改商乱象”、实施供热全覆盖、开展公厕革命。
无影山街道党工委统筹推进,各社区创新治理模式,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推进十大民生工程高质量“收官”。1.2万余户居民年底全部实现集中供暖,10.48万平方米墙体实施外墙保温工程,建3处口袋公园;背街小巷通透顺畅……点滴变化,成为品质城市最好的脚注。
老旧小区焕新颜,社区环境“有面子”
冬日,空气中带着寒意,但翡翠郡小区东门外的口袋公园里依然很热闹。二十四孝主题文化墙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紫藤花休闲木亭别有一番风味,不少居民在公园里遛弯散步,更有孩子稚嫩的声音温暖了整个画面。
这里是无影山街道新建的3处口袋公园之一。围绕提升城市品质,该街道实施道路提升工程,重点解决背街小巷路面不平、井盖井箅缺失等问题;交通秩序整治,加强对8条支路的停车秩序管理,张贴违法提示单4000余辆次;环境保护治理,切实抓好建筑工地和渣土运输管理,2处在建工地全部实行专人监管;整治“住改商乱象”,现已对无影山南路、向阳路、建医南路、无影潭西路的“住改商”进行封门堵窗,封门118个、堵窗76个,粉刷墙面4646平方米;开展公厕革命,11座公厕设施全部达到二类公厕标准以上。
“面”上民生工程的推进让无影山街道辖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集中供热全覆盖,群众生活“有品质”
今冬供暖开始以来,黄屯小区六区2号楼居民孙全泽每天都要伸手摸一摸家里的暖气片。“以前冬天每天都得砸煤块,手黑得都洗不干净,屋里脏且不说,还天天害怕中煤毒。现在这些烦心事都没有了。”孙全泽住的房子建于20世纪70年代,不符合集中供暖要求,所以从来没想过集中供暖。
跟孙全泽一样,今年无影山街道还有6371户居民家冬天“变暖了”。
截至年底,街道辖区12710户将全部通暖,实现老旧小区供热全覆盖。这将是全市老旧小区集中供暖涉及户数最多、外墙保温工程面积最大的民生项目。
随着气、暖问题的解决,开放式老旧小区内普遍存在的“垃圾死角、蜂窝煤堆”等难题得到根治,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过上品质生活。
然而,民生工程的背后凝聚着诸多付出与忙碌。
集中供热是民生工程,真正实施起来,却会面临最大的难题——换热站选址。离换热站近了,会不会带来安全、环保、噪音等各种困扰?不建,家里就暖和不起来。每次选址,都有群众陷入纠结与矛盾中。
为找到问题突破口,无影山街道找到热源公司反复协商。最后,热源公司为换热站增加双层隔音板、隔音罩,加高烟囱,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各社区不断召开协商民主会议,以社区治理网格化推进民生工程扎实落地。
经过反复协商,最后选定三处换热站地址,推进工程顺利进行。同时,黄屯小区26栋楼1643户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已完工;10.48万平方米的外墙保温工程年底完工。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纪工委监督执纪,社区做好群众工作……无影山街道在做好民生工作的同时,还全面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在推进民生工程的同时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推动辖区形成“一居一品牌”社区治理新格局。例如后黄屯社区的“1+4+5”工作法,无影潭社区的“四借四搭”理念;,前黄屯社区的“三民三心”工作模式,运输新村社区的“敲门工程”和翡翠郡社区的“六个中心”模式等。倾听民声、顺应民意、服务民生,无影山街道交出一份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吕慧)
新闻推荐
12月23日,天桥交警大队民警对辖区内的“僵尸车”依法进行拖移。(崔健徐宁摄)本报12月23日讯(记者杨晨通讯员周榆魏...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