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继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下简称“一污普”)后,时隔10年,国务院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下简称“二污普”)工作。济南对于污染源普查的摸底进行得如何?即日起,本报开设“污染源普查 有你更精彩”栏目,聚焦济南市污染源普查一线工作人员。让我们走近这些先进代表和先进集体,了解济南市普查工作的进展。
从一污普的片区技术负责人到二污普整体工作负责人,角色发生了转变,王平深感责任重大。这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身为污染源普查战线上的一名老兵,王平有着近20年丰富的环保工作经验。面对二污普庞大的任务和千头万绪的工作,她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准备工作三部曲 拉开普查序幕
10年间,随着时代变迁,二污普和一污普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制度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王平带领同事组建二污普区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分工,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调度工作制度、保密工作制度、数据质量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搞好污染源普查,必须摸清全区污染源底数,没有经费无法开展工作。为精确测算长清区二污普需要的经费,王平根据省市部门提供的污染源底册,组织各街镇开展辖区排查,掌握了全区污染源体量,并向兄弟区县咨询了解情况,积极向区政府申请落实普查经费,购买第三方服务。
各项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后,为尽快让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入工作状态,王平邀请市普查办专家为全区普查工作人员授课,讲解清查技术规定和各类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打响了区县二污普培训工作的第一枪。
抛下要中考的女儿 连续数周住在长清
王平家住济南市区,上班到长清区要往返70公里。清查任务重,时间紧,恰好赶上女儿今年中考,丈夫又常年出差在外。为在国家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她把母亲接到家中照料女儿生活起居,连续数周住在长清,协调长清区10个街镇和第三方机构做好沟通衔接,对辖区内工业源、农业源、市政入河排污口、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开展地毯式清查。10天内,她带领同事排查了3000多家污染源,在全市率先完成清查任务,建立起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全市污染源清查工作作出表率。
进入普查入户阶段,她结合辖区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组织开展集中培训、街镇轮训、企业专场培训21次,培训总人数1500余人,促使入户调查高效开展。
带领普查人员去重点企业填报演练
长清区污普办和第三方机构人员绝大多数是由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和大学生组成,对全区工业行业和企业生产工艺、治污工艺不了解。为提高普查人员的填表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保障普查数据质量,王平利用大中型企业规范化管理优势,以点带面,带领普查工作人员深入化工、水泥、机械加工、食品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查看生产设施、治污设施,和企业环保专员、生产负责人、采购人员一起进行全流程现场填报演练。通过实战演习,普查工作人员逐步掌握了各行业企业特点、重点和难点,普查中做到有的放矢,确保了普查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繁忙的污染源普查工作间隙,王平还负责全区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环保督察档案资料整理上报工作、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污染减排任务、环境统计工作,充分发挥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这些工作,她发现了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了普查数据质量核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本报记者 冯瑜)
王平,长清区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副主任,长清区环保局总量科科长。2007年参加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担任三个乡镇的技术指导员。2017年被抽调到区污普办,担任副主任,负责长清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3月18日讯(记者张敏通讯员韩春)记者获悉,历城区鲍山街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将于4月5日开门纳客。该主...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