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世翔报道十亩花海,花开正艳。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在春天的画卷中穿行。□本报记者张鹏程申红
2019年4月1日,济南市的首条地铁——地铁1号线正式开始商业运营。在给市民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如何利用地铁经济带建设规划新契机,谋划加快济南市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槐荫区人民政府、长清区人民政府、济南城建集团和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共同打造了“最美地铁旅游线”,开启了槐荫、长清两区旅游发展的新征程,同时也掀开了济南西部新城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拉动西部文旅产业发展
据了解,地铁1号线贯穿长清和槐荫西部,路线上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地铁1号线设置了工研院、创新谷、园博园、大学城、紫薇路、赵营、玉符河、王府庄、大杨、济南西、方特等11个站点。这其中既有济南国际园博园、济西国家湿地公园这样的生态旅游资源,也有方特·东方神画、华谊兄弟电影城、省会大剧院、时光艺术之城、济南市三馆这样的文化旅游资源,又有印象济南·泉世界这样的休闲旅游街区,还有海那城、宜家家居、麦德龙这样的购物旅游资源,可谓业态多元、产品丰富,能够为市民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槐荫区打造了方特·东方神画、印象济南·泉世界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项目。省会大剧院、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美术馆、济南市图书馆等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则共同构成了济南西部新城的文化中心。长清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打造了济南国际园博园、华谊兄弟电影城、济西国家湿地公园等12家A级景区,推出了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像一颗颗明珠点缀在济南西部新城,构成了济南西部新的文化旅游隆起带,形成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近期,围绕“最美地铁旅游线”的开通,槐荫区的文化旅游企业趁势推出了“春天的约惠”——海那城第二届风车嘉年华、“济南首届国际风筝节”“济南有礼·泉城第二届民俗风情旅游节”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品鉴活动,下一步,槐荫区和长清区将重点打造非遗体验游、生态游、城市休闲游、商务会展游、研学游、工业旅游等精品旅游路线。两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随着“最美地铁旅游线”的启动会迸发出新的活力。
“最美地铁旅游线”的打造,将进一步推动西部旅游的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建,为济南市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泉城济南”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新的亮点,拉动西部新城的经济快速发展。
借机促进城市全面融合
想要让地铁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带动一方经济的动力,还要有充足的配套设施。打造“最美地铁旅游线”不单是打造文旅品牌,更是探索完善城市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促进城市全面融合发展的新举措。为此,槐荫与长清两区政府牵线,多部门和单位协同努力,进一步完善沿线旅游配套。
为保障“最美地铁旅游线”以崭新面貌与市民相见,长清区多个部门与属地街道办事处对地铁站点交通导引标识、整体环境提升和共享单车配备停放等细节进行完善。在1号线途经的主干道,长清投资2800多万元,以白皮松为背景,配置了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等花灌木4500余株,打造“海棠大道”。长清还建立全市首家全域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发布长清春季旅游攻略,实现“一部手机游长清”。在槐荫,当市民走出地铁站口,一幅旅游引导图便映入眼帘,已然就位的共享单车与公交车站更是实现了各景区之间的无缝连接。目前,槐荫正在推进地铁站口设置自动售卖机等配套设施,还将在站点与景点协调企业投放共享汽车。
下一步,槐荫区和长清区将围绕地铁进行综合开发,合理规划站点附近商住、公建设施等的布局,科学安排开发周期和开发区域,打造宜居、功能复合的商业圈。
居安而乐业,随着济南市地铁慢慢从图纸上落实到城市中,慢慢从规划中投入到使用中,不论是便利出行,还是经济圈建设,亦或是拉大城市框架助力经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正在以飞速的发展拉动着济南市民的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快来千佛山逛庙会相亲吧 “三月三”民俗文化庙会及相亲大会开幕
本报4月3日讯(记者张晓燕实习生姜萍)近日,记者了解到,一年一度的千佛山“三月三”民俗文化庙会暨第十四届千佛山...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