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盘扣,大情结。赵宁制作的盘扣镶在镜框中,成为一件可观赏的艺术品。在一张张设计手稿中寻找灵感。每一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在众多颜色中“淘宝”。
如何让传统盘扣更具时代感,这是新时代手工匠人的责任。母女俩研究盘扣款式。 盘扣赋予旗袍更多的内涵。
“这件旗袍是深圳客户定做的,图案款式由我设计,尤其是领口部分的‘凤凰盘扣’是点睛之处。”说话间,赵宁将一对“凤凰盘扣”绣于领口处,两只凤凰欲飞未飞,立刻使旗袍增色不少。这件旗袍由十几人耗时一个月完成,仅这对盘扣,赵宁就用了五天的时间。她在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添加了串珠工艺,丰富了盘扣的细节,增强了设计感,一针一线融汇了自己的情感、智慧和审美观念。看惯了普通的“一字盘扣”设计,她说,要让传统盘扣更加多样化、时尚化。热爱传统工艺的她,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盘”出各种各样的扣。
今年30岁的赵宁,手艺传承于曾在济南鲁绣厂工作的母亲鲁桂云。大学毕业那年,母女俩一起创办了旗袍工作室,赵宁负责设计款式和图案,妈妈负责打版和绣样。如今,赵宁“剑走偏锋”,热衷盘扣的设计与制作,她说,盘扣虽小,却饱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粒粒盘扣,都有解不开的古典情结。将其置于掌心,传统工艺精华浓缩其中,分分钟让人惊艳。一枚盘扣的制作需要设计、选料、上浆、定型等一系列程序,需花费近一周的时间。鲁桂云说:“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能沉下心伏案做事已是不易,女儿喜欢手工,热爱鲁绣,痴迷盘扣,这些凤凰扣、梅花扣、蝴蝶扣、双喜扣……都是她设计的,不少顾客专门来订购赵宁制作的盘扣。就拿这件双凤盘扣旗袍来说,是深圳一家文化公司定做的展示品,用来进行传统文化展示与宣传。”
赵宁说,盘扣不仅作为纽扣使用,还可独立观赏,在样式设计、颜色搭配等方面极为讲究,能充分表现出设计之美。它不仅具有文化价值、实用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既然自己热衷于此,就有义务也有责任将这门技艺传承、创新。说到创新,赵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让盘扣更具时代感。“盘”出最美的扣,是她努力的方向。
赵宁有个想法,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盘扣、喜欢盘扣、制作盘扣。今年“三八”节期间,她组织了一次公益性的盘扣手工艺课堂,吸引了不少女性参加。接下来,她希望将公益课堂继续开展下去,走进社区,走到孩子中间,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传承盘扣这一绽放在旗袍之上的传统符号。(本报记者 赵晓明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张冠超)继浪潮集团和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又一家总部位于济南的企业公告了登陆科创板的打算,这也是...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