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二年级的孩子,竟然翻越了泉子山,太不可思议了!”2018年11月5日,济南市市中区泉秀学校小学部带领学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中二年级的孩子们翻越了泉子山。山路难行,孩子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长途跋涉,孩子们遵守规则没有一个掉队。
而这只是学校“绘事后素”毛毛虫成长课程,以体验养本事,培养有本事的泉秀学子的一个缩影。
建成一所“图书馆式的学校”、一年带领孩子们阅读196本书籍、率先在学校全员普及滑冰课程、零起点教学连续两年成为市中区典型……建校仅仅一年半的时间,泉秀学校小学部便以一个个家长眼中的“不可思议”,在实现学校“以阅读养智慧,以体验养本事,培养有坚实根基的泉秀学子”育人目标的同时,将“好学校”办到了家长的心坎上。
新学校实现“高起点”一所“未来学校”扬帆起航
2017年3月,正在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任教的陈银萍,接到了一个全新的任务——带领团队到新建的泉秀学校小学部“创业”。
那时候学校还是一片建筑工地,但一所未来学校的样子开始在陈银萍脑海中逐渐显现。“要把学校建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理念必须要先行,这样学校发展才能有方向与动力。”陈银萍表示。
那段时间,陈银萍一直在不断地思考“该建一所怎样的学校,应该培养一群什么样的学生,该将什么作为学校课程的载体,实现学校高起点发展”。
带着这些思考,她经常泡在图书馆中查阅相关资料,并翻阅了全国有关校训的所有书籍,从办学理念到校训,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每当有合适想法,她都会第一时间与同事、专家碰撞交流。
经过再三思索,反复追问,专家论证,学校“绘事后素课程体系”成为全学科、全教育的基础,而阅读成为实现课程体系的载体,办一所图书馆式的学校成为了泉秀学校小学部每位老师、每位学生甚至是每位家长心目中的最美愿景。
作为胜利教育集团的一分子,在集团的帮助下,学校发展路径也逐步清晰。“一源复生”的学校办学理念,“动脑动手,培根求源”的校训破土而出。在“源”课程体系下,培养有坚实根基的现代中国人,力求建设一所图书馆式的省内知名、市级一流的品牌学校的“小目标”也逐步确立。
“学校理念中,‘一’代表整个学校的办学纲领,也代表每一个学生;‘源’是源泉,源于教育的规律、源于小学生成长的规律、源于胜利总校的宽基教育、源于领秀城社区文化、源于教师教育的初心、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则是来自易经的复卦,即学校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在生长、向上、提升、发展。”陈银萍表示。
目标、理念有了,关键是要在发展中落到实处。
于是,我们看到,学校建校以来,26位老师守候着340名学生,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们看到,仅一年时间,学校就带领孩子们阅读了196本书籍;我们看到,不到两年时间,学校滑冰课程、尤克里里课程等特色课程逐步成为一张张名片。
“学校的发展、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家长共同参与,双方步调一致,学生才能健康成长。”陈银萍表示,家校关系中最理想的就是“家长支持教师,教师成就学生”,幸运的是,学校遇到了一批信任学校的家长,有一批热爱学校的学生,有一支有情怀、能担当的教师团队,学校的一切也都是基于学生成长规律而设计的,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未来。
校长亲自上“示范课”带出的徒弟都是教学能手
陈银萍到泉秀学校小学部时,胜利教育集团从总校和育秀小学给她配备了6名骨干教师,一同“创业”。“学校刚刚起步,总校配备的骨干教师,让学校发展伊始就实现了高标准、高起点。”
要把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办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
开学伊始,学校一口气配备了10位新教师,新教师不乏工作热情与活力,但是刚刚走上讲台的她们,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缺乏经验。“新教师犹如一棵小树苗,成长是有规律的,特别是第一年必须好好引导其成长。”陈银萍表示。就这样,她给年轻教师定下了“我先干,你们再跟上来”的工作基调,新教师的成长成为她主抓的“主业”之一,每一位新教师必须要在校长面前“过关”。
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放学离校后,学校年轻教师总会第一时间赶到会议室。在这里,陈银萍会先上示范课,然后手把手地帮助新教师打磨课堂。“新教师的课都是从课堂导入开始教,每一个环节都是来回打磨。有时候我说话比较重,年轻的女教师很容易就被说哭了,但是哭完,课还得继续上。”陈银萍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她启用了身边能用的一切资源,甚至从育秀小学将自己的“徒弟”带过来与学校新教师一起交流。
作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陈银萍在培养年轻教师上很有一手。“从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虽然干过不少管理岗位,但我从未脱离过教学一线。”陈银萍告诉记者,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她特别愿意沉浸在课堂之中,听课、指导,然后再评课、打磨,“我的最高听课记录是180节,手把手带过123位年轻教师,每一位年轻教师的姓名及教学特色我都了然于胸。”
“我之所以能够摘得省‘一师一优课’一等奖,主要得益于校长手把手地教。”学校教师郭忠杰告诉记者,校长每天都会和她一起磨课,与她一起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那段时间感觉校长将自己‘一身武功’都传给了我,以至于听完我的课后,专家们都发出了‘新教师吗?不可能啊!’的感叹。”
就这样,每一批新教师入校,陈银萍总会先上课,将学校理念、目标及愿景讲给新教师,并一步步引导新教师走向规范。同时,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将各项工作不断细化,梳理出《泉秀学校小学部新教师培养20讲》,让每位新教师懂得高标准,懂得如何实践落地。
就这样,新教师迅速融入泉秀学校小学部这个大家庭,在学校的沃土上,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学校新教师中,便有一位获得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等奖;一位获得国家级电教融合课一等奖;四位教师获得区优质课一等奖,两人获得区优秀班主任。
图书馆式学校“书味浓”二年级学生读完“四大名著”
一年级学生阅读书籍109本,听完“忠杰老师讲故事”96个,诵读完成《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共计6000余字;二
年级阅读书籍43本,其中包含《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
梦》《水浒传》四大名著,读完《古诗词必背75首》《道德经》部分章节内容共计5000余字……这些是泉秀学校小学部上学期末交上的“读书答卷”。
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楼道内坐椅……走
进泉秀学校小学部,供学生读书的“小设计”随处
可见,甚至从走廊拉开班级窗户,首先映入眼帘的
也是学校自主设计的书袋,一本本书整齐排列其
中,学生可以自由取阅。
“我们的愿景是打造一所‘图书馆式的学校’,学校的所有图书都面向学生开放,供孩子们随时借阅。”陈银萍告诉记者,学生能够在书海里遨游,是学校建校伊始便定下的“小目标”。
建校伊始,学校便与全国最大的儿童图书配送基地“联姻”,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教材,进行反复论证和梳理,搜集了低年级全学科覆盖语、数、英、音、体、美等各学科的书籍。按照图书馆配额基本要求,每本书配额是5本,而走进学校图书馆,记者发现,泉秀学校小学部每本书配额却高达50本。“各学科200个主题,每本书配备50本,目的是将课外阅读课内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共同阅读,特别是入学之初便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和班级文化,学生才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爱上阅读、学会阅读。”陈银萍表示。
学校还专门开设了一间别具特色的“图书超市”。既然是超市,就当然少不了买书、卖书。在图书超市中,孩子们可以扮演角色,成为卖书员或买书人,进入生活中真实的“打折售书”情境。
“图书超市的书籍由图书供应商及时更新,学生在超市里看到的都是最新书籍,学生不仅可以在这里借书,喜欢的书还可以直接买走。”陈银萍表示,作为图书馆书籍的补充,像流动的血液一样,让学生能够读到更多的书籍。更重要的是作为学校内个体实践的场所,其实是让学生更多地学会选择、学会阅读、学会与人交往等等的能力。”
有了丰富的图书,学生的阅读活动便火热开展起来。
在泉秀学校小学部,每周都会有一段“安静”的时光,那就是周五的上午8时至9时。“这是学校的‘静读’时间,这一天,学生进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书,遨游书海的孩子是快乐的,安安静静的校园是怡人的。”陈银萍表示,与此同时,学校还开设了“每天十分钟,国学童子功”课程,学生每天一入校,都会有15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书”已经成为学生最好的伙伴。
在此基础上,学校构建起了绘事后素儿童阶梯阅读课程体系,开展了亲子阅读、阅读存折、漂流日记、泉秀诗词大会等一系列读书活动,先后邀请鲁冰、彭懿等6位作家走进校园,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
遵循成长规律办学校学生在校园内灵动成长
“第一天,和孩子们一起读《小阿力的大学校》,开启孩子们的入学之旅;第二天读《我是霸王龙》,让孩子们快速认识好朋友;第三天读《图书馆狮子》,让孩子们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开学的第一周,我们用5个温暖的绘本故事,开启了一年级新生的入学生活。”陈银萍告诉记者。
2017年,市中区推出小学零起点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对学前“抢跑”行为说“不”。泉秀学校小学部便创新性地以阅读绘本为源,进行了绘事后素零起点课程体系建构。
2018年,学校再次对零起点课程进行升级,推出“绘事后素2.0版”,各学科以绘本阅读开启学生入学之门。6大学科、14本绘本,不仅打开了孩子们对学科教学的兴趣,更让学生对学校有了足够的认同感。正因为如此,学校零起点教学先后两次在市中区零起点教学现场会中作典型发言。
“我最期待看到的是孩子们在校园里灵动地成长、快乐地学习,去聆听这些小生命拔节般成长的声音。”陈银萍表示,最初选择绘本作为入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就是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学校也在不断跟随孩子的成长规律、教材特点,调整教学方式。
“膝盖打开,弯腰,坚持20秒!”“右手单手扶墙,抬头目视前方,左手搭膝盖”……在泉秀学校小学部,每周一节的滑冰课程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课程。
“只要哪天有滑冰课,这个班的孩子们一整天都特别兴奋。学校开设滑冰课程的目的不在于输送专业苗子,培养兴趣、强身健体才是我们最大的期盼。”陈银萍告诉记者,学校一直在思考在开好开齐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如何让孩子掌握一门特色体育技能,2022年冬奥会给学校提供了灵感,正好学校附近也有合适的冰场,于是,2018年3月滑冰课程正式进入学校“课表”。
除了“滑冰技能”,每天上学你还会看到背着尤克里里走进校门的学生。在学校精心打造的“尤克里里特色课程”中,学生们在习得一门乐器的同时,艺术素养也有了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学校还推倒“围墙”,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阔视野,学习成长,先后开展了整理书包大赛、队列练习大赛、诵读考级大赛、数字创意书写大赛、我的蜕变演出、踏秋研学之旅、泉城名馆之旅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练就必备能力。
“从滑冰到尤克里里,学校追求的是‘坚持做好一件事儿’,让学生在6年的小学时光中,能够有一技之长,在校园中灵动生长。”陈银萍表示。 (本报记者 史春勇)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0日讯(记者高明)今天上午,副市长孙斌在喜来登酒店会见了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州长图尔季莫夫·埃尔金容一行...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