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舅舅身体一直很好,中暑后怎么就一直昏迷不醒呢?”自从舅舅被送到医院后,辛先生就一直待在济南照顾他。然而一连几天过去了,辛先生的舅舅仍不见好转,依然在重症监护室里接受治疗。其实,自入伏以来,伴随着持续高温,很多人都曾出现头疼、头晕等中暑症状。因此,专家提醒道,高温下切忌长时间在户外劳作,同时也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的发生。记者刘庆英
户外劳作突然中暑
辛先生的舅舅今年57岁,泰安人,常年在外打工。7月29日,他像往常一样,在济南王舍人镇一建筑工地工作着。“大约上午十点左右,就突然中暑晕倒了。”辛先生说,随后工友们便送其到医院进行救治。“医院诊断是热射病,但4天过去了,舅舅依然昏迷不醒。”8月2日,辛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时,其舅舅还待在重症监护室里接受治疗。辛先生很纳闷:一直身强力壮的舅舅怎么说倒下就倒下了?
而事实上,辛先生的舅舅并不是唯一一位因热射病住进ICU的患者。“自7月25日至8月2日,我们已经收治了6位热射病患者。”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浩说,最年轻的46岁,最大的63岁。“其中3人都是在户外劳作时中的暑。”
“有一位患者在建筑工地工作了两天,其实第一天时就已出现中暑症状,但当时没在意,还以为是感冒了。但第二天再干活时就出现了昏迷。”刘浩说,当时患者送到医院时,体温已高达42度,腹泻不止,肝肾以及心脏等多脏器功能受到影响,消化道出血,穿刺点也出血,凝血功能异常,出现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情况很严重。“接诊后我们及时给他用上呼吸机,进行血液净化,好在经过6天的救治,病情已经相对稳定了,各项指标也都在逐渐好转。”
室内的人也会中暑
“中暑是指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发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症状。”刘浩介绍说,急诊门诊上常见的多是轻度中暑者,浑身没劲儿,头晕头疼,不愿吃饭,体温在三十七八度。“而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情况最为严重,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经典性热射病两种。”
在高温、高湿,热指数较高的情况下劳作就容易出现劳力性热射病,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疼,不思饮食,若不及时注意的话,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到后期连汗也没了,甚至会出现昏迷甚至癫痫性发作等一系列重症表现。刘浩介绍说,像建筑工人、消防员、运动员等户外工作者,就容易出现劳力性热射病。而经典性热射病一般多见于老年人或体弱者以及有慢性疾病的人。通常表现为倦怠,不愿吃饭,高温至42度,躁动、抽搐等。
“长期待在室内的人,特别是待在空调房的人,也会中暑。”刘浩说,“总是在低温环境下待着,一出去体温调节不好的话,也容易中暑。”
体温达42度,致死率超60%
“高温下很容易出现横纹肌溶解,心肺肝肾等脏器都会受累,中枢神经系统等也会倒下,死亡率特别高。”刘浩介绍道,当人的体温达到42度时,致死率会超过60%,因此,一定要注意预防中暑。“除了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或劳作外,老人在家里也要注意通风,适时打开空调或风扇降温。”
据刘浩介绍,中暑发展到后期,会导致体内水分大量丢失,从而引起全身一系列的反应,如血容量不足等。“轻度中暑可以喝点藿香正气水等,但真正能起到预防作用的还是补水。”
而一旦出现中暑,治疗中一定要快速降温。“争取一个小时之内降到39度,两个小时降到38.5度,可通过吹风扇、冷水浴等方式。”刘浩说,在医院里可采取注射冰盐水,血液净化等方式来降温。
新闻推荐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0年,他随家人迁居台湾,多年来笔耕不辍...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