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区位因素还是营商环境,全福街道的优势都很明显,经过前期深入考察,我对这片热土充满信心,因此我决心将公司落户在全福街道。”9月5日,在历城区全福街道党群服务大厅,一家新注册企业的负责人林宁对记者说道。通过前期网上预约,林宁来到服务大厅后,仅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开办企业营业执照、印章备案及刻制、社保登记、银行预开户等业务事项,真正实现让数据代替企业跑腿,实现阳光审批。
今年来,全福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立足“睦邻党建”,经济发展、营商环境、城市管理、民生福祉齐头并进,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城市形象持续改善提升、民生保障持续加快改善、干部作风持续转变,以争先进位的姿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商圈党建+企业服务
“组合拳”优化营商环境
9月6日,“成就梦想 职在全福”企业招聘会在全福街道荣盛时代国际广场举办。活动现场共组织荣盛商圈及周边的60余家企业参与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吸引1500余人前往寻岗求职,当场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人次。
“荣盛商圈招聘会是全福街道‘两新’党组织服务企业和居民的行动之一,由荣盛商圈各党支部联合举办。”据全福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招聘会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服务的方式,依托“幸福全福”APP,街道企业微信群、省市公共招聘网等实现“点对点”信息推送,线上帮助求职者和企业实现精准对接,线下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职业指导、劳动维权,以及商事登记等多项涉及人社和审批服务内容的咨询,为有需求的企业和群众提供“面对面”精细服务。
“对我们新成立企业来说,‘企业培训班’帮了大忙,企业遇到问题在课堂上直接请教专家,能少走很多弯路。”全福街道企业培训班上,一家企业主管如是说。8月23日,“全福街道首期企业培训班”在荣盛商圈商管党支部开课,培训班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为主题,特邀山东大学管理专家进行授课,全福街道40余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
通过联合高校教授、优质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和资深专家等创新资源,全福街道企业培训班为企业提供最贴近企业需求、最接地气的服务内容,助力企业发展,同时,在党务、人资、社务、商务四个方面为辖区企业提供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基于荣盛时代国际写字楼企业集聚特征,全福街道组织街道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摸清每家企业的党员情况、经营状况、面临的发展问题和诉求,建立企业台账,成立荣盛时代国际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夯实“两新”党建基层堡垒,打造荣盛商圈“红色引领 书香荣盛”党建品牌,凝聚“两新”发展合力,以荣盛商圈党建品牌为突破口,打造党建引领下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9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全福立交旁的“泉城书房”全福街道分馆,这处耗资200余万元打造的国内一流、省内最大的园林式城市景观书房,让周边居民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暑假的时候,书房的人流量每天都在六七百人次。”书房负责人对记者说道。全福“泉城书房”建于荣盛时代国际广场内,内设成人阅读区、少儿阅读区、室外文化沙龙、休闲区、多功能活动区、会议区以及文化公园,藏书量达3万余册。随着泉城书房的启用,全福街道由1个市级图书馆、1个街道图书馆、15个社区阅览室、N个企业阅读角组成的“1+1+15+N”阅读网络逐步形成,居民出门步行10分钟之内就可以找到一个看书的地方。
“您不用跑,我来跑。”在全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一次办成”贯彻落实,证件类材料直接邮递到家,“尽可能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让企业和老百姓少跑腿。”全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在确保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跑一次办成的同时,极大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双报到”+智能垃圾分类
筑牢民心堡垒
粽子DIY活动、“红色关爱”走访慰问活动、沥青铺设工程、知识科普……在全福街道,“双报到”服务内容涵盖社区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党组织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在职党员活动计划,每个社区平均每半个月开展一次集中活动,每到传统节假日,社区与双报到单位积极配合,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庆祝活动。
全福街道将“双报到”工作作为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主动敞开社区大门,制定“双报到”工作机制,逐渐形成了社区党组织强力推进、机关在职党员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目前街道各社区党组织与市纪委等12个市级、30个区级机关事业党组织对接,建立清单150份,共建项目100余个。通过征集居民需求,整合辖区资源,建立具体项目,全福街道各社区与双报到单位联合成立志愿服务队伍15个,培育党建指导员近50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打通服务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本着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服务理念,“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专业特长及品牌服务,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利用闲暇时间,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共同谋划社区发展、社区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深化“双报到”工作,利用“三个清单”为民解难题,使党组织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凝聚广大人心的最坚强堡垒,实现服务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的“初心”和“使命”,展现出一幅党心连民心、党风促民风的生动图景。
在全福街道名辉豪庭社区,居民李连佳拎着一捆报纸来到垃圾智能分类亭,拿着手机在智能回收机上扫一扫,系统自动登录到个人账户(屏幕上显示回收价格每公斤1.6元),点击“报纸”选项,机器“吐”出一张二维码。李连佳将二维码贴在纸盒上,将其投进投放口里,屏幕上很快就显示出了纸壳的重量和收益: 0.65公斤1.04元。
“以前都堆在家里,废纸盒、旧报纸、塑料瓶堆满阳台,要给废品站打电话等收废品的过来,一来一去一上午时间就没了。自从去年社区设置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家里的纸壳、易拉罐等废品可随时投放,并且直接返现到个人账户,太方便了。”李连佳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家里再也没有堆积的垃圾,干净利索,心情都顺畅了许多。
“湿垃圾直接运送到社区垃圾处理中心。”社区工作者王立芳告诉记者,社区垃圾处理中心能自动处理厨余垃圾,并发酵转化为颗粒状的肥料,能直接用于社区绿地、家庭绿植。目前,社区基本实现了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既消除了纸盒等杂物堆放在楼道和地下室所带来的消防隐患,也大大减少了有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随着工作的推进,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社区环境也更加干净、优美。
红色物业+群众工作法
社区共建共享新生活
今年4月,全福街道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15个社区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坚持“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理念,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派遣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实现了物业企业党组织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全福街道辖15个社区,其中包括3个村改居、8个新建居、4个厂企居,共涉及90个小区,其中有物业管理的占27%、无物业的占67%、单位进行管理的占6%。全福街道结合实际,设立名辉豪庭社区和南方物业公司试点,探索推进“红色物业”,推动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同时,在名辉豪庭等新建社区推行“1+X”协商民主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相比于新社区,成熟的社区更需要精细化管理,全福街道从“精细”入手,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社区推举出“志愿楼长”“志愿单元长”等,以单元长、楼长为小核心,实现了上下凝聚、邻里相融、共创共建的效果。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走进航运路100号院,眼前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楼栋外立面粉刷完毕,新修的沥青道路向前伸展,新增40余个停车位取代了原先的杂物室,“街道办事处办实事,解决了我们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围绕群众最关注的需求、最吐槽的难点,全福街道将“好钢用在刀刃上”重点突破,不做表面功夫,按照规划,今年全福街道将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面积30余万平方米,共涉及居民2994户,真正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与此同时,在南全福等三个村改社区推行“群众主体工作法”,“决策尊重群众主体意愿、执行拓展群众主体空间、监督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妥善解决拆违拆临、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100余项,实现社区事务民事、民议、民决。如今,有事多商量、遇事好商量的协商意识渐成风气,社区协商日益成为全福街道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形式,构建起多元参与、多元协商、多元共治协调发展的社会治理格局。
与此同时,全福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开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局着眼,聚焦民生,倾情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把心贴近人民”的要求,让居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提升群众满意度。“下一步,全福街道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增强干劲,以提升党建工作为重点,时刻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担在肩上、抓在手上,着眼全局统筹谋划,狠抓落实,推动创新,确保下一步党建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全福街道党工委书记彭敏说。
(本报记者 张敏 通讯员 赵芸)
新闻推荐
本报9月11日讯(记者王彬)为了促进全市领导干部掌握国家在自贸试验区方面的宏观政策,高标准完成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