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报记者 赵世彩
“太不一样了,认识和见识都不一样。”在北京的8年,构成了王露露的青春,里面是奋斗与爱情。
回到济南,6年的时间过去,王露露的职业身份一直在转变,不过,转变里有了轴线——孩子。“我从北京回到济南,为的也是孩子。”
创业
济南这几天的天气不错,气温回升,午后从大玻璃窗照进来的太阳还有点晒。
王露露让自己晒在暖阳里,常年练习瑜伽和形体,让坐在藤椅里的她依旧保持着挺直的身姿,也更容易让人把话题引到她的专业上。
2013年前,王露露的轴线围着“让身材保持非常好的条件”转。她是济南首批专业学习瑜伽者,“2009年开始学,那时候还没流行起来,济南还没有人学习这个。”
王露露去了北京,一方面,老公在北京,更重要的,北京有更大的平台更好的机会,年轻,就是要看世界。
虽然从事的是瑜伽行业,在北京,王露露也是公司里的上班族,一节课排着一节课,经历早晚高峰的地铁,稳定但要框进上下班的时间里。
2013年,迎来了转折:孩子来了。
“我在北京8年,我老公比我更早去北京,也不是没考虑过留在北京,但孩子出生后面临着居住、教育,包括落户的问题,我们的条件达不到。”两人都是济南人,在北京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济南都可以解决,王露露决定回济南。
独立、职业成长,这都是王露露追求的。回到济南,是为了解决有孩子后的现实问题,却不意味着放弃自我成长。“当了妈妈后,轴线变成了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主。”
王露露那时候就明白,陪伴培养孩子的路只有一条,职业的道路却是可以选择的。“在北京时,我跟着别人上班,操心少,时间却得靠上,回到济南,依旧可以找个机构当瑜伽老师,但照顾孩子就靠不上了。”
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有时间,也都愿意在带孩子上对王露露伸以援手,王露露却不想要这一个选择。“既然能为了孩子从北京回到济南,我也决定了要自己带孩子。”外力可以更轻易地把忙工作与陪孩子的问题解决掉,王露露不想通过外力,她觉得通过调整自我的选择,也可以达到自己来带孩子的初心。
时间相对自由,又能兼顾职业发展,也有了8年的经验积累,王露露建立了自己的瑜伽工作室,开始创业。
陪伴
墙壁粉色,音乐轻柔,一间装有大镜子的舞蹈教室里,王露露与学员们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身姿,检查是否优雅,让身材的曲线尽情展现。
镜子里,王露露瞄到了一个正学着把颈部拉长、胯部摆出的小小身影——是儿子芃芃,小家伙学得有模有样。
学员们也都知道,王露露有个“小尾巴儿”,妈妈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
“妈妈是做什么的?”
“妈妈是上课的。”
学会说话不久,别人这么问,芃芃就会这么回答。
回到济南的6年职场,是王露露与芃芃一起度过的。“孩子见证了我的所有,从瑜伽工作室转行到形体礼仪。”
王露露回到济南创建瑜伽工作室时,瑜伽行业在济南已不再是空白期,竞争激烈,做的人越来越多,工作室开了两年后,转行做形体礼仪。
6岁的芃芃,已经知道了“货比三家”。不久前,王露露为芃芃报了一个美术班,在她准备给孩子交学费时,芃芃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家美术班一年的学费也不便宜,算是家庭比较大的一项支出,是不是该再多问几家,对比对比,综合考虑再做决定。
“他从小跟着我,亲眼看到了赚钱的不容易,所以孩子会有这种遇到花钱的地方要多比较的意识。”
王露露经常会被孩子不自觉说出或者做出的事情感动。“我坚持自己带孩子,很多时候,与其说是我用更多的时间陪孩子成长,不如说是孩子陪着我成长。”
能和孩子一起经历更多的事情,有些部分是喜,有些部分还是忧。比如,看到孩子在上课时跟着模仿形体动作,旁人会觉得可爱,孩子也是无意识,王露露一笑之余,也有忧虑:毕竟是个男孩子,平时接触的环境是粉粉的,接触的都是姐姐、阿姨等女性,会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影响?
也有朋友表达了不必在意的观点:父母的行业万千,孩子的模仿是天性。有的父母从事教师,孩子就会跟着“讲讲课”;有的父母从事美发业,孩子们也会模拟“吹吹风”、“理理发”,有的父母从业服装,一旁的孩子也会跟着踩踩缝纫机,跟父母的陪伴比起来,这都不是重点。
平衡
忧还来自于孩子的懂事。
“整体上,孩子是乐观、活泼的,但看到我的辛苦和奔波,他很多话是欲言又止,我又觉得这是不是太不释放孩子的内心了。”
在反思,王露露也在继续寻找改变。第一个,便是父亲的陪伴。由于丈夫去北京发展得更早,在北京的事业也做得很好,6年前,王露露回到济南时,丈夫留在北京继续从事他的事业。所以,此后的几年间,王露露和儿子过了一段时间的“双城”生活,北京、济南两地往返。
“母亲陪伴的孩子和父亲陪伴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比如芃芃,他很多言语上是我的方式。”孩子越来越大,跟丈夫探讨这个问题后,他也认同,就算回到济南事业要重新开始,丈夫还是回到了济南,陪伴芃芃一起成长。
王露露也又一次做了调整,“我的形体礼仪部分,已经渐渐步入正轨,做了这么多年,我不希望自己单纯再做一个老师。”和目前的流行趋势一样,王露露开始做“斜杠青年”,加上了更需要综合素质的市场类工作。
“正好有个朋友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我也想借此来继续提升自己。”让王露露转变的动力自然也来自孩子:孩子再跟着她工作,会看到职场上另一个不一样的妈妈。
用文字描述出来的人生与转变,因为讲述者已经“熬”了过来,其中的难与纠结被弱化。就如同王露露所说,“孩子小的那段日子,其实挺难的,如果不是你提起来,当时怎么难我都记不清了。”比如,孩子反复发烧,涨奶痛到怀疑人生,这些都随着时间淡了。朋友们却都看在眼里。
“你说奇怪不?本来应该是身边的女朋友们问我‘家庭和事业该怎么平衡’,在我这里恰恰相反,都是男人们跑过来问我。”王露露说,或许是她太强大了,也或许是她真的在平衡自己作为妈妈和职场女性上,平衡得还不错。
当然,背后的包容和付出只有王露露知道。“老人嘛,就是多买买小礼物,很好‘收买’的。”“老公,要体贴和包容。”
“家庭和事业是两担水,所有职场女性们都要去挑,如何平衡,每个人的方法不同,相同的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选择,前行路上,可能状况很多,碰到一个石子儿,打了个趔趄,水洒出来,也不要紧。”
人们喜欢给职场中精干的女士们冠上“女强人”的头衔,何为强,何为弱?没有定论。有定论的是,职场妈妈们内心的包容与温暖,是问题来临时让一切迎刃而解的钥匙。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28日讯(记者张素芬通讯员王金峰)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天桥区药山街道纪工委坚持问题导向...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