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患者实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手术。骨质疏松患者与医生交流病情。
世界骨质疏松日刚刚过去,大众的焦点再次转移至防治骨质疏松的话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中有60%的人面临骨量流失及骨质疏松的风险。66%的骨骼问题患者为女性,34%为男性。35岁是骨骼健康的转折点,骨骼开始出现问题。目前,骨质疏松已成我国第四大慢性疾病。
曾经人们将骨质疏松定义为老年疾病,随着临床研究推进,人们注意到其已经不仅是老年专属疾病,还可能出现在青少年儿童、妇女、中老年等各个年龄段,从而覆盖全生命周期。如何治疗骨质疏松,不少专家表示,除了推进医疗进步外,更重要的是预防。
老人打个喷嚏竟造成骨折
最近,济南市中医医院骨科主任张宝峰迎来一位90岁的高龄病人,老人腰椎骨折,是被安置在担架上抬进病房的。谈起造成骨折的原因,老人子女露出一脸无奈,“父亲就端个洗脸盆,结果闪了腰……”然而在张宝峰所负责的病人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提个水壶、拖拽一下躺在床上的老伴儿,患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很容易因用力过猛造成骨折。更有甚者,不少老人因站不稳而摔跤,随后造成骨折。
何为骨质疏松?就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原理就像拆房子,人体骨吸收细胞添砖加瓦,骨破坏细胞拆砖拆瓦(吃掉陈旧骨骼细胞),当建得不如拆得快时,骨骼就会像断梁的房子,最终崩塌。”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可能会加剧。有数据显示,骨质疏松如今已经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后第四大慢性疾病。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比例达到36%。
骨质疏松防治应着眼全生命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骨质疏松不仅出现在老年期,儿童、青少年、中青年的女性也会出现骨质疏松。更年期结束后的第6年,胡鹏女士就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手脚运动起来吃力,走起路来总感觉骨骼吱吱作响,关节还有疼痛感。”经检查,她患上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才有的病症么?还没白发苍苍,咋就得了这个病?”胡鹏反复询问医生。原来,按照病理,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便出现在绝经期、老年、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阶段。像胡女士这类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年至10年内;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继发性骨质疏松则与代谢类病发症有关,一般疾病治好,骨质疏松也会恢复。
由此可见,骨质疏松不仅发生在老年阶段,它可能出现在生命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一定程度上来讲,关注骨质疏松应纵观全生命周期”,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曹吉烈说。造成妇女骨质疏松的原因是什么?如今,女性工作和家庭压力大,经期紊乱,服用改激素的药物可能导致骨质减少。绝经期后的女性,雌激素进一步减少,骨质疏松也会加剧。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不健康的饮食,食用含有激素的食品、饮品,不爱运动,也是造成骨质流失的重要原因。
临床聚焦老年人骨折顽疾
值得注意的是,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人最容易造成骨折,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骨折后腿上打上石膏,卧床,但长期卧床导致骨质疏松加剧,骨质疏松加剧后,又容易造成骨折,又必须卧床……”这样的恶性循环曾经让无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遭受痛苦。
不过近年来,椎体成形术开始在临床获得实践,并取得较好疗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科主任张震告诉记者,导致骨折的这部分病人在临床外科经常会遇到,治疗对这部分的病人困难之处在于,在断裂的骨骼上需要打钢板钢钉,但本就脆弱的骨头已经起不到固定作用。传统方法致使老人反复卧床、难以康复,也成为临床一件难题。因此,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开始运用于临床。
这样的技术在济南市中医医院也在盛行。市中医骨科主任张宝峰告诉记者,病人一旦卧床就会加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后更易骨折,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运用椎体形成术,首先在病人身体局部进行麻醉,切开一个0.5厘米的切口,用椎体将骨骼撑开,打上骨水泥,病人第二天就可以下床。同时,由于骨质疏松是全身性疾病,在张宝峰记忆中,曾经见过全身有一二十处骨折的老人,单纯用微创手术也难以解决。因此,补钙尤其重要。张宝峰便利用中医特长,配制补肾壮骨颗粒为患者补肾补钙,从而预防全身骨折。
防治骨质疏松预防先于治疗
尽管医疗技术突飞猛进,但打响骨质疏松“抵御战”,最根本的还是预防,然而困难之处也是预防。张震告诉记者,骨质疏松症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被称为“寂静的疾病”。它与高血压、糖尿病这类“无声杀手”疾病一样,在初期没有疼痛。
这便造成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疼痛才是骨质疏松,不疼就不是骨质疏松。然而骨质疏松在早期的时候是无痛的,除非导致骨折、畸形,所以对于高龄人群建议做骨质疏松的检查。尽管近年来,我国各个医学方面组织已经开始做这方面工作,但相对国家庞大的基数还是不够的。
在张宝峰看来,“预防应抓住黄金周期,同时按照年龄段来划分预防办法。”按照临床规律,人体40岁以后钙质开始流失,也是最需要补钙的时候,在35岁至40岁之间,也是人体吸收营养相对好的时候,当进入七八十岁时,钙质吸收便不好了,所以补钙应抓住黄金40岁,尽早补钙。此外,防骨质疏松按照年龄段可以分为三级预防,第一级是少年儿童,应注意食补,减少碳酸盐的摄入,少喝碳酸饮料、浓茶、浓咖啡。均衡营养,适当活动,充足日照。第二级关注中青年妇女,应减少或者避免吃影响激素类药物。第三便是老年人骨质疏松预防。此外,40岁以后就应该将骨质疏松引入体检,适当运动,注意补钙,摄入蛋白质,避免吸烟饮酒,谨慎的食用骨代谢药物,适当补充维生素D、钙片等。
让张震记忆深刻的是,在许多欧美国家,已将老年人防摔列入社区日常工作中了。在美国,社区义工会按照老年人年龄来上门检查房间有没有把手、台阶有没有防跌倒设施、有没有专人去照顾老人,如果上述设施都没有,社工则可能强烈建议老人去养老机构。而反观国内,临床上很多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老人都是家里造成的,儿女往往不在身边,这就需要家庭社会各方面努力为老年人居家养老创造条件。
(本报记者 张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史春勇通讯员朱慧婷)近日,槐荫区新入职教师相聚在济南市育园学校,进行浸润式师德体验培训活动。活动伊始,新教...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