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来到山东省会大剧院举办了他的独奏音乐会。这是这位享誉东西方的小提琴家第一次来到济南举办独奏音乐会。下午他进行了大师课的指导,晚上他先后演奏了10余首中西方曲目。在百忙之中,吕思清接受了新时报记者的采访。
赞成孩子从小学习艺术
吕思清说话轻声轻语、斯文优雅,但也时不时夹杂着“自黑”,展现出幽默的一面。虽然1987年在年仅17岁时就捧回了第34届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空缺12年的金奖,是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东方人,但他表示,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是“帕格尼尼专家”。除了这个头衔,吕思清还被西方媒体称赞为“一位杰出的天才小提琴家”,他也表示不喜欢别人说他是“天才小提琴家”,“毕竟当时我还小,现在虽然我的心理年龄很年轻,可也已经50多岁了,也就不算‘天才’了”。
作为一位山东青岛人,此行并非吕思清第一次来到济南,但却是第一次来济南办独奏音乐会。当记者问起他对“古典音乐在济南的发展情况”如何看待时,他表示,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感受到了明显的提升,“很多孩子学琴,带动了家里很多人,至少孩子的父辈、祖辈都被带动起来,所以我的音乐会年龄跨度还是相当大的。这也说明了古典音乐的生命力,我们的观众遍布各年龄段。”
吕思清明确表示很赞成孩子学习一两种艺术特长,“一是能培养综合素质,再一个是学习音乐也能够提高儿童的智商、情商。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能够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认真真做事的习惯,通过学习音乐也能够培养人对生活的热情。除了音乐以外,不论什么行业,要做出一定的成绩,都需要坚持再坚持。”
说到坚持,很多人好奇世界知名小提琴家每天的练琴时长,吕思清幽默地表示,“每年都被音乐会演出填满,练琴就是有时候演着这一场,就练着下一场的曲目。通常每天两三个小时到四五个小时都有可能。但如果太多时间接受你们采访,就没有时间练琴了。”一番话逗笑了全场。
演奏最拿手的《梁祝》致敬古典音乐
除了音乐,吕思清也很热衷教育和慈善事业,他很乐于将古典音乐传承给下一代,也喜欢在自己有了一点能力之后,做一些公益活动。昨晚的这场演出,就含有公益板块,相关部分票务收入会通过兑悦公益作为公益捐赠,为坚守在一线辛勤工作的济南市环卫工人送去一份关爱。
“公益事业我从很早就开始做了,那时候我的音乐事业还没有‘特别好’。”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吕思清就在为“希望工程”义演,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募捐。吕思清笑着说,“有一句话是,‘语言结束时,音乐刚开始’,我觉得音乐是特别好的媒介,是一种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同时能给大家很大的力量,希望能够鼓励到不是那么幸运的弱势群体。”
在昨晚的演出中,吕思清除了演奏帕格尼尼的《A大调奏鸣曲》、德沃夏克的《G大调小提琴小奏鸣曲》、勃拉姆斯的《C小调谐谑曲》等西方小提琴经典曲目,还在下半场演奏了何占豪、陈钢的《梁祝》和《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中国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20世纪华人音乐的经典,如今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也是吕思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他曾录制过5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发行量数百万,在国内外舞台上演奏过近千场,确立了他作为这首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名作权威诠释者的地位。无论听众从什么音乐平台上搜索《梁祝》,总能看到吕思清演绎的版本排在前列。
《梁祝》一曲的作者何占豪、陈钢,是吕思清非常敬仰的前辈,也是他的良师益友,他们本人也曾多次予以吕思清指导。吕思清还透露了《梁祝》诞生的故事,“为了创作《梁祝》的主旋律,何占豪和陈钢老师听了很多很多的越剧,找到了几段大家最喜欢的旋律,最终成为现在大家听到的《梁祝》。事实证明,传统戏曲用西洋乐器小提琴演奏出来,依然深受中国乃至全球听众的喜爱。”2019年是继1959年《梁祝》首演后的第60个年头,吕思清在多场音乐会上演绎此曲,在昨晚的演奏会上,他再度以此压轴,致敬这首经典曲目。(新时报记者邢媛)
新闻推荐
今天是腊月二十,喜气洋洋的农历鼠年即将到来。扫房子、布置家、贴春联、备年货,这是济南人过年不可或缺的一步。...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