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济南 > 正文

疫情之下济南书店的“花式自救”

来源:济南时报 2020-02-21 13:48   https://www.yybnet.net/

实体书店目前的处境如何?随便从网上搜一下便可以了解,全国的实体书店正经历的挑战都差不多,济南并无例外。有呼吁,有自救,也有难得清闲的思考,一幅疫情之下的济南实体书店群像徐徐展开。

闭店了,书店老板们在干啥?

受疫情影响,民营独立书店目前基本上处于闭店状态。

阡陌书店有4家店,其中一家开在火车站周边,目前都处于闭店状态。老板是媒体人出身的郑国栋,对于何时恢复营业,他说不好,“反正2月是不准备开了。”郑国栋索性给店员们放了假,而自己每天都去店里“守店”,“店里安静,能看进书去,也安心准备疫情后的几个项目。”很多朋友都给他发来“慰问”,还有人转来了同行的“救急策略”,在他们看来,此时的郑国栋肯定急得像最近流行的动画视频中那样——睡不着,胸口闷,脑壳有点昏。郑国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歇业两个月算,对全年销量不会有大的影响,但理想的状态当然是能减减房租、控制一下人力成本。

徐欣是品聚书吧董事长,从2月以来,旗下10家门店,包括直营的6家,全部闭店,大部分员工进入休假状态。疫情来得猝不及防,关于房租减免、员工工资等现实问题都还来不及一一解决,团队迅速把早就开辟的几个微信群“品聚优选”利用起来,目前已经有近千人的规模。此外,他们还用了5天时间开起了一家微店,公众号化身荐书平台,培养微店下单的购书习惯,还卖了数十单文创产品。

想书坊眼下在济南有2家商场店、2家社区店,在青岛、德州、潍坊也有分店,是真正的济南本土成长起来的独立书店品牌。受疫情影响,想书坊原本为春节准备的活动全部叫停。想书坊创始人小新是知名媒体人,目前书店业务全部停摆,他在家已经看了七八部小说。小新分析疫情影响估计至少要到6月才会慢慢好起来。

相比他们,不贵书店因为规模小,而且大部分业务都在线上,损失要小得多。不久前,身在老家的老板王树增就为了修牙、补牙的一笔“巨大开销”表示心疼不已。王树增2月19日回济南后,和朋友一起为远在黄冈的山东医疗队捐了两万块钱的物资。接下来,王树增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线上销售。

各大书店开启“花式自救”

全国各地的实体书店已经展开了“花式自救”,线上销售、直播卖书、“云讲座”、预售……为了能活下去,凡是能想到的招基本上都用上了。

在济南就有这样的正面案例,首先是国字号的新华书店、山东书城。实体业务方面,新华书店泉城路店和山东书城,已经分别于2月10日和2月12日复工,其中山东书城只开放了一楼前厅,其他门店还在陆续开业的准备中。山东新华书店济南分公司营销部主任袁雪说,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两家店都把原先位于五楼的教材教辅书搬到了一楼前厅。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安全,除了进门要测量体温、登记、戴口罩,必要时还会限流。而对于一些非购买教材教辅书的消费者,店员们充当起巡查员,帮助读者迅速找到需要的图书,买完后尽快离开避免聚集。原本只是作为实体业务补充的线上业务,在疫情期间也有了较大突破,成了主要业务。袁雪介绍说,各门店充分利用网店、微书店等线上销售渠道,订单量最高的一天有1200余单,天猫、京东的网上书店浏览量和订单量增长了10来倍。员工们也没闲着,为二环以内顾客免费送书上门,当起了快递员。与此同时,他们还和中国邮政、中通展开合作,市内基本可以实现次日达。此外,他们还将很多线下阅读活动移至线上,如阅读打卡、畅销书秒杀、线上读书会、线上“名师公益”讲堂等,人气最旺的一期“名师公益讲堂”2月4日上线后累计观看量接近98万人次。仅2月份,线上活动就达到25场,相当于一天一场。袁雪说,很多线上无法立即变现,但在疫情期间,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焦虑中的人们带去一些慰藉。

类似的还有当当这样的大型连锁店。济南当当书店从1月27日暂停营业后,店长韩瑞杨比以前更忙了,谈了几家团购大客户、与济南出版社合作开启线上直播,还带着店员前去支援当当大仓。其中,与济南出版社合作邀请作家紫薇姐姐在线上开的直播活动,一下子卖出300本相关书籍,后来这一模式在当当全国店推广,最多的时候能有七八百本,相当于一场签售会的销量。韩瑞杨说,尽管当前书店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但在微信上的图书销售量却比往年增长了40%。除了开直播卖书,当当线下部分书店还开启了线上购书服务,基本与线上同价,并不定期推出秒杀活动。韩瑞杨说,这次疫情倒逼品牌从实体店再次回到线上探索新的模式,比如直播卖书,未来会考虑将这种模式延续下去。

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度悲观

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帮助书店渡过难关,但在济南,还是个未知数。采访中,多家实体店负责人呼吁,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小新表示,希望济南相关部门也可以实地考察每一家书店,用科学的指数来决定对书店的补贴或帮助,同时要根据每一家书店的特色,尽量做到“雨露均沾”。等待的过程中,当当、想书坊所在的商场先给予了一定的减租政策。

面对疫情,书店无论大小,都有本难念的经。不过对于尚处于上升阶段的民营书店来说,“花式自救”的方法不一定很快奏效,此时有些人选择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度悲观。

想书坊和阡陌书店至今都未开启线上销售。小新认为,任何一家品牌都是有自己的基因,想书坊一路成长过来,主要的基因不在线上,而是靠着顾客一角钱一角钱地把营业额提上去的。关于新媒体营销,他们还处于一个摸索的过程,但如果是靠“卖惨”博眼球,他们宁可不要。在过去的一年,阡陌书店在经历了五年发展后,实现了品牌迭代和经营的轻资产转化。在郑国栋看来,实体店拿自己的弱势去跟网店的优势对比,犹如以卵击石,“实体书店更大的意义在于阅读场景,阅读场景催生销售。”如果开辟了线上销售渠道,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力,而达不到相当大的销量,去除人工和快递,很有可能赔钱。所以,郑国栋此时宁可闭店,“一年有12个月,我们可以选择失去两个月,把后面的10个月做好,信心比黄金更可贵。”

当然,不自救不等于坐以待毙,实际上,在疫情到来之前,实体书店面临的困难从未消失,迫于生计,济南很多书店都正在向“书店+”转变。品聚书吧的文创品牌“品聚创意”去年一上线就惊艳了一把,徐欣表示年前接到了很多单位的订单,如果不是因为疫情,位于泉城广场的文创亭也已经亮相了。“品聚创意”早已在家中开启“云办公”模式,除了为复工研发文创产品做准备,还设计了一系列为武汉加油且颇有济南特色的海报,比如最受大家欢迎的“弃疾”系列。阡陌书店也有自有文创品牌,对于失去的两个月,郑国栋并没有怅然若失,相反他认为这恰好是一个难得的提升机会。想书坊孵化了“泥乐脱口秀”等特色文化品牌,原本今年还有两个大项目进行,一个是关于培训,一个是图书策划,前者可能会受到疫情影响,但整体上还是乐观的,小新说,2020年虽然是个槛儿,但想书坊一定能跨过去。

(新时报记者任晓斐石晓丹)

【记者手记】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近几年,眼瞅着各大商场、学校周边、社区里的书店越开越多,大家都在关注着“实体书店的春天什么时候到来”这一命题。突如其来的疫情却一下子把人们拉回现实,书店想必一定是天堂的模样,但书店的从业者却不是万能的上帝,此刻的他们正在面临最严峻的压力。

尽管在别人眼中这次疫情对他们的考验非常大,但所幸的是,大部分经营者都没有表现出过度的焦虑。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对实体书店保持最深刻、最清醒的认知。从新华书店这样的国字号,到几家颇有影响力的独立书店,都面临过线上图书的残酷竞争,也面临着租金、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爱书人的流失,庆幸从未停止“自救”。

现在的实体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图书+文创+咖啡+沙龙”的简单3.0模式了,为迎合新的消费需求,“书店+”的模式正成为新一轮实体书店发展的主基调。“书店+讲座”“书店+画廊”“书店+培训”“书店+脱口秀”“书店+文创”等新的实体书店业态应运而生,书店不仅仅是店,更多的意义在于为经营者搭建了一个可以融合多种文化要素的平台。也正因此,疫情之下,我们看到了一群不至于慌乱的从业者群像,一个日趋稳定、健康的“书店+”模式正展现出特殊时期的抗击能力。

既然压力从未消失,所以这次也一定会闯过去。最后为所有的书店从业者送上深深的祝福: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新时报记者任晓斐)

新闻推荐

86名青年志愿者1天跑遍176户隔离家庭堤口路街道战“疫”一线展“青年力量”

“大姨您好,这是您要的体温计,我顺道再帮您测一下体温……”这两天,天桥区堤口路街道无影山中路社区青年志愿者李海亮的...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疫情之下济南书店的“花式自救”)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