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济南 > 正文

战疫记:我的医生表姑 要被派上“红区”了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2-26 12:11   https://www.yybnet.net/

原创 北大青年 北大青年

全文共3745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近日,疫情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也渐渐能看见前路上的曙光。但现实仍然严峻,过往一个月的战斗留下的伤口还未完全愈合,更深处的伤痛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抚平。

回望之前的一个月,我们在困境中最渴求的是“相信”,而能够赋予我们相信与温暖的往往是普通人。今天,《北大青年》遴选出两篇读者来稿,希望与读者们见证一线医生和货车司机背后作为“人”的部分,以及他们平凡生活中的微小闪光。

战疫实记

“非常时期,不生病是最大的幸运。”1月29日晚上,在老家的微信群里,表姑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许久,都没有人说话。我们都知道,表姑要被派遣到“红区”了。

所谓“红区”,就是与疫情作战的地方。我们深知,她说的“最大的幸运”是何等含义,那是她可望而不可求的幸运。

表姑刚刚年满三十岁,是一名医生。

表姑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贫困且偏僻的小村庄里面。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不错的医学院,毕业以后去天津找了工作,并将母亲接到了天津城里住。

在这次疫情爆发之前,她是个消化科的医师。疫情爆发后,她和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一样,在接受完紧张的临时培训之后,就变成了支援抗击疫情的一份子。

“要去武汉吗?”一位叔叔在群里问道。“不。我们单位就是战区。”表姑说。

大家都沉默了。半晌,大家纷纷在群里发消息。“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平安回来。”“一定要好好的。”

表姑在天津市的大医院工作。这次疫情爆发,他们医院负责接收和诊治来自天津全市的新型肺炎患者。

去“红区”的前两天,我给表姑打了个视频电话,想问问她的情况。她顶着黑眼圈疲惫一笑,问我最近好不好,嘱咐我正确戴口罩、好好洗手、尽量别出门。

我看着年轻的她现在日夜连轴转的样子,眼眶一酸,差点流下眼泪。

我本想问她累不累,但我忍住了。他们肩负着整个市无数病人的生死安危,这个时候,一定是压力最大、责任最重、时间最紧的时候。

“培训就要结束了,”她对我说,“进了红区以后,可能就再也不能和你这么聊天了。甚至连发个微信都没时间了。”她语气里有些忧虑和怅惘,但更多的是与疫情奋战到底的勇气与决心。

我满心是说不出的滋味。疫情期间,我们都宅在家里,躺着看剧,吃着零食——而这一切的背后,却是无数人在替我们,替患者们负重前行。医生们冒着生命危险,耗尽心血,救死扶伤;科研人员加班加点,紧急攻关。

表姑之前做普通医生时,工作就非常累。她在农村出生长大,没有显赫的家世;在单位里,医生中间,她资历深浅,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在生活上,她孤身一人,年迈的母亲却在一天天老去。

我记得她之前的朋友圈偶尔会零星地哀叹和抱怨一两句,说做医生没有假期,没有各种节日。每次五一十一、春节元旦,她都给老人和老家村里的亲戚们留下了不少遗憾。

有个问题,我一直不敢问她——既然年龄早就到了,为什么不打算一下婚姻的事情?她现在,甚至没有男朋友。后来,我私下偷偷问过我爸妈这件事。我爸叹了口气:“唉,大城市的医生,哪有工夫处对象。”

我的心又揪了一下。原来她,不是不想谈恋爱,而是没时间谈、没办法谈。在快节奏城市的夹缝里生存着挣扎着,放弃自己青春里最宝贵的东西,这是无数年轻人的无奈,也是无数年轻人义无反顾的选择。

每每看着她独自一人带着老母亲在外打拼,早出晚归,身心憔悴,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怕某一天她自己会垮下来,或者她年迈的母亲会病倒,到时候,整个家的支柱就摇摇欲坠。

可是在疫情爆发蔓延的时候,她依然义无反顾地去了前线。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疫情高压态势下,她仍对生活报以百分百的乐观,依然记得当初立下的誓言。

记得刚上大学时,入学那一天,小小的我陪她一起去。她像个大姐姐一样,笑得明灿灿的,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她说:“我想做个医生,我要治好天底下所有的病。”

这是个誓言,也是个长跑,需要她以青春作为赌注。

最近她紧张地奋战在一线,真的没有时间再发微信消息了。隔上好多天,才能看见她在朋友圈里转载一篇医学评论类或疫情科普类的文章,之后又是杳无音信。

她和所有医护人员一样,遵循着守口如瓶的默契。不管自己多累多苦,尽量永远不向身边的人抱怨牢骚,永远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态度,永远传播正能量。

因为他们相信,要给疫情和国家带来光,首先自己要团结起来,燃烧成一个太阳。

——邢扬青年小刘进京记

2020年2月1日,正月初八。早上醒来,好几个朋友给我发微信问我有没有办法买到75度酒精。年后,仅次于口罩,75度酒精突然就成了朋友圈里的硬通货。昨晚睡前,距京城千里之外的老同学发了朋友圈说为了应对疫情他就职的公司已经调整生产线可以较大规模地生产75度酒精。我随手转发了这个信息,希望在老家的朋友们看到朋友圈,可以方便地购买到。

还没有来得及洗漱,陆续又收到北京朋友的微信询问。我犹豫了一下,打通了我这个老朋友的电话。听的出他那边很忙,听我询问酒精的事,他单刀直入:“我们的生产线是生产食用酒精的,75度食用酒精用来进行日常消毒也没有问题。现在防控疫情需要大量酒精,政府部门也提前给我们吹了风,只要达到医用标准,质量保证可靠,医用批件马上就批下来。另外现在物流还没有正常恢复,到北京的酒精我可以给你想办法,价格都是最低价,物流公司需要你自己联系,我这太忙了。”

后来,我看了新闻,他们公司的医用酒精批件2月1日当天下来了,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倡议和联合组织帮助下陆续向武汉、黄冈多个地方捐赠消毒酒精等物资的总价值600多万元。

凭借多年的同学情谊,我还是让这个同学帮我辗转联系到了司机小刘师傅。小刘师傅以前只跑省内物流,之前没有来过北京。我给他打了电话。“我之前跑济南挺多的,北京不熟悉啊,我怕给你们耽误送达时间。我也知道北京有需要,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封路,路上不知道是否有查岗的,我只能试试。”我电话里嘱咐他如果来京一定戴好口罩和做好防护。本想电话里稍微安慰下他的不安,告诉他防控疫情的物资应该可以正常通行,可是我也不太敢确定,还是让他自己决定吧。

第二天,小刘师傅给我打电话说他决定中午去公司装货。老同学很帮忙,很快完成了出厂前的所有流程,小刘就出发了。小刘出发前说如果一切顺利,他大概早上三点左右到,到了停车的地方他先睡觉,让我早上起来后联系他。我电话里告诉他,因为酒精较多,需要在小区门口分发,会耽误一些时间。他答应会尽力帮忙,明早等我电话。早上八点,我找到小刘师傅的车时,他正在睡觉。他穿好衣服,起来跟我说路上挺顺利,查完体温核实完情况都会尽快放行。我开始联系朋友让他们陆续来取酒精。小刘师傅也戴上口罩开始帮我分发酒精。十点左右,朋友们已经陆续取走了酒精。按照之前计划,额外多订购的100桶酒精,我打算分发给附近的邻居和同事们。

十点,群里通知邻居们可以来成本价购买酒精,通知他们做好防护,领完酒精回家后群里付款。小刘师傅得知邻居们都是北大的教职工,跟我说能给北大老师服务他很高兴。他不断跟我赞扬北大的老师在排队取酒精的时候都很有素质。快发完的时候,他泡了一碗方便面。他吃面的时候,我问他微信名字为什么叫“记得笑”。他有点不好意思,笑着说“瞎起的,瞎起的”。他说他学习不好,高中毕业就出来当司机了。吃面的时候他又接了一个电话,又有需要他的地方要去送货。

——王立坤在2月4日,《北大青年》发布了《征稿|请你用琐碎记录抗疫时代》,邀请各位读者讲述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自己的所见、所为、所思。在疫情结束之前,这一征稿将持续进行。

你可以告诉我们:对疫情开始之前的日子,你最怀念什么;在疫情结束之后,你最想做什么。借昨天与明天,表达对平淡生活的抗争。你也可以告诉我们:你正在经历的生活是怎样的?对当下的所见所闻有怎样的关注与思考?给奋斗在一线的英雄们送出怎样的祝福?赋予无聊的日子以深度与温度。至少在笔端、在纸上,思维可以超越当下的桎梏,声音也不会囿于门窗之内。

征集方式:邮件发送到邮箱 pkuyouth@163.com,或直接在本文评论区/公众号后台留言。您可以就以上话题,任选一或多个进行创作,长度不限,欢迎配图。我们期待看到有细节、有思考的文字。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10大外商投资项目选择济南总投资额约40亿美元 昨日集中签约

◎济南热力集团与法电中国集中供冷合作项目◎法国苏伊士环境集团固废综合处置项目◎济南中新未来城暨世贸天阶综合体项目...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战疫记:我的医生表姑 要被派上“红区”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