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作
□董 婧
据本报4月9日报道,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4月,恰逢“全国爱国卫生月”。人们在疫情中是否增强了“卫生意识”,是否培养了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记者探访发现,戴口罩、分餐制、勤洗手这些健康习惯已经“烙”进了济南市民的脑海。
疫情日渐向好,生活也慢慢回归正常,注重锻炼、讲究卫生、文明生活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4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发生以来,98.0%的受访者更加注重个人卫生了。防疫期间,受访者养成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通风等好习惯。77.6%的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仍会继续保持这些习惯。这说明,疫情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良好卫生习惯对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全民抗击疫情,让我们每个人学到了很多,但最宝贵的莫过于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随着武汉“解封”,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在即,但打开城门不等于打开家门,我们仍需加强自我管理,在疫情期间养成的一些卫生好习惯和文明礼仪都值得好好保留,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影响人体的健康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此次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我们意识到,看起来再简单不过
的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都可以成为阻断病毒传播的有力武器,成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强大盾牌。这次疫情给所有人都上了一堂生动的“卫生课”,无疑也为我们提供了增强健康意识、重塑个人卫生习惯的良好契机。
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坏的习惯终身受害。张文宏医生日前就表示,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还要提高警惕。在全球疫情没有完全结束之前,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必要时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些方法应该是大家可以长期坚持的。事实上,新冠肺炎不是第一个大流行疾病,更不会是最后一个,人类与病毒的战争长期存在,而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增强个人卫生,就是我们对抗病毒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所以,疫情期间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却是值得我们长期坚守的好习惯。
钟南山院士曾说,“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免疫力的强弱,依靠身心健康,而身心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健康的公共环境。前段时间,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公安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济南市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指南》,倡导市民们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今,在家庭、单位、社区等场所,市民们已经纷纷行动起来。每个人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摒弃卫生陋习,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不仅是在为抗击疫情作贡献,也是在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疫情期间,人们的卫生意识显著提高,这令人欣喜。期待疫情结束之后,大家养成的好习惯也一直坚持下去,形成人人共同遵循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新闻推荐
防控准备口罩等物资足额足量流程至少演练3次食品安全排查出的食安风险隐患问题已全面整改上学放学10人以上开通“点...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