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社会温度是齐鲁银行的“关键字”,更是齐鲁银行的情怀。作为根植济南、立足山东省会城市的法人银行,成立24年来,在充分发挥金融职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齐鲁银行始终常怀感恩之心,关注民生、热心公益,将践行社会责任实实在在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
不忘初心的普惠情怀和牢记使命的服务态度,让齐鲁银行充分发挥出地缘优势明显、体制机制灵活、服务链条短、决策效率高,能够快速满足中小微企业、零售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的特点。
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贯彻落实省市重大战略部署上,齐鲁银行发挥地方法人银行优势,坚持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中展现普惠金融的温度,展示转型发展的广度,展露科技创新的深度。
持续深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齐鲁银行不忘城商行“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创立初衷,加大金融普惠力度,选择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同时围绕“三农”和小微企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金融服务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目前,齐鲁银行正线上线下两手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工作。
线下有序实现县域网点全覆盖,提高网点渗透力,建立便民化、小型化网点;2019年末,该行县域支行达到42家,占全行网点数量的28%,通过各类渠道服务县域、“三农”客户超过110万户,涉农贷款达到181.27亿元;简化续贷办理流程,实现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到期续贷“无缝对接”;改进民营企业贷款期限管理,研发适合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产品。
线上加强产品创新,使民营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自助式申贷、审贷、放贷。线上预约开户、一站式账户变更等创新模式,也解决了企业开户难问题,实现“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路”,新开户有效压缩至30分钟。齐鲁银行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为供应链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商票保贴、先款后货、保理等多样化、综合化的在线金融服务,实现银行与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业务协作。
深知小微企业生存不易,齐鲁银行表示,不向小微企业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对小微企业及其增信机构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不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不通过克扣放款数额、以贷返存、捆绑销售理财产品等行为,变相抬升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对于银行而言,风险高一直是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客观原因,如何打造银行“愿贷”、产品“能贷”、企业“快贷”的健康生态成为痛点。
为有效管控和分担风险,齐鲁银行加快建设线上智能信贷平台,将工商、司法、房管、电信、保险及公积金等各类大数据应用至客户信息录入、授信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等各环节,先后推出针对诚信纳税企业的纯线上小额信用贷款“税融e贷”、针对个人客户的“轻松e贷”和“市民贷”等产品,建立“敢贷”的保障机制,实现一年多内授信4000户,金额突破17亿元。
与企业共战“疫”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春播好时节。疫情当前,一笔事关农业发展的300万元贷款,齐鲁银行仅用一天即放贷。这是助企的速度,更是齐鲁银行践行为民初心、担负抗疫使命的速度。
疫情之下,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齐鲁银行总行建立疫情防控信贷支持快速应急机制,要求辖内各支行主动对接从事药品、医疗器械及民生物资生产的抗疫一线企业,详细了解相关的生产情况和信贷资金需求,采取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的金融支持政策。在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后,齐鲁银行立即连夜着手对照企业名单,梳理信贷资金需求。通过梳理,发现名单中包含齐鲁银行授信客户100户。对于这些客户,齐鲁银行推出调整授信政策、放宽续贷条件、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截至3月末,已为其中的113户企业提供授信,授信总额55.15亿元。其中,审批医药、民生跟疫情相关企业的授信超过40亿元,放款超过16亿元。
对于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的企业,齐鲁银行采取无还本续贷、调整还款方式、申请宽限期等多种方式缓解客户资金困难。同时,为防疫物资企业建立专项融资服务通道和快速响应机制,减免防疫物资跨境汇款手续费,为与疫情相关的业务提供“绿色通道”。
线下已然打通,“线上渠道”也要确保畅通无阻。齐鲁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均实现7*24小时运行,为客户提供不间断的“空中服务”。同时,客服中心则24小时坚守岗位,春节假期期间共呼入话务4499通,接通4442通,接起率达98.73%,客户满意度达99.93%。
为满足全行济南地区16万客户月末集中领取养老金的需求,齐鲁银行出台“3+2+1”措施:做到提前演练、提前分流、提前宣传“三个提前”;确保员工和网点“两个充足”;严格落实营业网点“5+6”防疫策略,切实做到了防疫、服务两不误。
齐鲁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齐鲁银行积极发挥本土法人金融机构优势,坚持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两手抓两手硬”,把支持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作出齐鲁银行的应有贡献。做“暖心”的市民银行
践行“泉心公益”,承担社会责任,齐鲁银行一直在行动。秉承着“市民银行”责任,齐鲁银行将关注民生、热心公益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捐资助学、扶贫助困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
近年来,齐鲁银行围绕“泉心公益”品牌,开展了爱心图书室、少儿书画大赛、荧光扶助计划等诸多公益活动,同时积极推动爱心驿站建设,冠名省市两级创业大赛、济南广播电视台“献礼七十年奋进新时代”歌咏朗诵大赛等活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全行共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歌咏比赛十余场,并通过千人快闪活动为祖国祝福,表达为祖国伟大复兴贡献金融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齐鲁银行各分支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推动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工作,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责任意识,助力构建和谐金融环境。
一抹荧光,照亮黑夜,温暖人心,燃起希望。2016年,齐鲁银行发起成立“荧光扶助计划”公益基金,用以资助济南市因公牺牲交警的家庭。“荧光扶助计划”历经5年不断丰富和实践,为新时代公益道路提供积极探索,与济南城市文明一同成长。
为了让户外工作人员累了可以歇歇脚,渴了可以喝杯热水,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有个避风港,齐鲁银行营业网点辟出专门区域建设爱心驿站。自2019年4月起,齐鲁银行陆续选择交通便利、厅堂面积充裕、周边户外工作者相对集中的营业网点建设25家爱心驿站,所有爱心驿站统一标识、统一设施,配备休息桌椅、微波炉、饮水机、工具修理箱、应急药箱、充电器、免费WIFI等设施,向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交通警察、市政工人、快递员、送餐员等户外工作人员提供驻足、歇脚、补给的场所,为户外工作者筑起爱的港湾。
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服务
环境支撑着经济的繁荣,自然资本在提高生产力和社会福祉方面的经济效益显著,绿色发展已然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齐鲁银行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多渠道扩大绿色信贷资金来源,重点支持低碳、循环、生态领域的融资需求。截至2019年12月末,按照监管统计口径,齐鲁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77.42亿元。
2018年10月中旬,齐鲁银行获批发行6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采用分期方式发行。首期30亿元绿色金融债于2018年11月正式发行,二期绿色金融债于2019年9月发行。据悉,融得资金专项用于节能、污染防治、清洁交通、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五大类别。
为搭建省级合作平台、深化银政合作、大力支持省内绿色低碳清洁能源项目,齐鲁银行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山东省财政厅三方合作,作为山东省内独家代理银行,共同助力山东省企业低碳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创新投资业务。
三方签署的绿色创新投资业务战略合作协议,总规模拟定为80~100亿元,将以债权方式对企业项目进行投资。目前清洁基金中心已对齐鲁银行尽调结束,省财政厅向齐鲁银行推荐的首批项目也在积极对接中,预计近期可实现首笔项目落地。
齐鲁银行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绿色信贷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逐步加强绿色信贷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标识和统计制度,加强绿色信贷培训,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同时,对涉及“绿色信贷”的项目提高审批效率,开辟审批绿色通道。
经济社会发展,金融保障不可或缺。齐鲁银行一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一边研究落地各项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在服务中小、践行普惠、履行社会责任上将持续发力。
(本报记者 周芳 通讯员 张娜)
新闻推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丛丛校园“小葵花农场”收获课堂外的成长精彩正是播种的季节,在济...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