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傍晚,后宰门街上亮起灰暗的灯光,就是这条街最好的时候。 新时报记者郭尧 摄
五一小长假第一天,曹雅男起得格外早。前一天手机的天气预报“提醒”他:1日最高温33℃,是个“好日子”。他在曲水亭街有家饮品店,这一季的限定饮品是“老济南酸梅汤”。
在黏腻的热风中,喝一大口冰镇酸梅汤,酸酸甜甜的凉意从头到脚,窜遍全身,冰镇解暑,再好不过。在熟客的记忆里,只要曲水亭街的酸梅汤回归,济南的夏天,就要来了。
很多人喜欢这个时节来。蔷薇花开得正好,他们从曲水亭街穿过百花桥,再溜达到铺着青石板路的后宰门街,感受时间的“无限延长”。沿街的商铺也同样慢吞吞的:到了中午,一个个睡饱的店主才悄然赶来,跟等候的客人攀谈两句。
济南的老城就像一出慢直播的生活剧场,在这里,慢不代表迟滞,反而是鲜活的存在。立夏将至,温润的老城小店悄么声地宣告:我回来了。
老板们的惺惺相惜
曲水亭街21号旁门是间土坯房,7年前,做设计出身的房主曹雅男在厨房墙上掏出一面窗户,开了家饮品店,取名“曲水曦和”。店不大,有20多种饮品,都是招牌,都好喝。但它最吸引人的是“季节限定”:冬天是红糖姜茶,驱寒暖胃;夏天喝酸梅汤,冰镇解暑。
“抱歉久等,酸梅汤回归!”4月底,曹雅男核算了成本,试熬了酸梅汤,为假期的到来做准备。今年很多原料都涨钱了,桂花的价格甚至翻了一番,他咬了咬牙,没涨价,只微调了下配比。这两年,街上的饮品店越来越多,他坚持着“无添加、纯天然”的初心,每杯都还原小时候让他魂牵梦萦的味道,因为他的目标是做个“百年老店”,距离实现还差93年。
每年这个时候,很多熟客会寻着酸梅汤的味道找来。其实,对于喝惯了酸梅汤的人来说,这就像个仪式,一到此时节,身体就开始发出对酸梅汤的渴望,是那种一想起来,嘴里就直冒酸水的感觉。吃冰棍越吃越渴,而酸梅汤,是暑热的最佳调解员。
不光游客,“酸梅汤回归”的消息一传出来,相熟的街坊也会来讨一杯尝鲜。李晓晨是第一个来的,他跟曹雅男虽有年龄差,但志趣相投,俩人惺惺相惜。李晓晨是80后,在百花桥边开了一家老城故事照相馆。他不想被定位任何风格,想纯粹拍老济南的人和景,今年是他开店的第10个年头。他眼看着这条街商业形态的各种变化,经历多了,他反而更懂得自己的坚守。受疫情影响,他的顾客少了近一半,但他没放在心上,因为知道坚持的是有意义的事:用照片,做老济南城的记录者。
闲下来了,曹雅男和李晓晨喜欢坐在河边,听门口乘凉的大爷大妈闲扯淡,从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聊到制锦市曲里拐弯才能找到的扎啤摊子……有时候,家住曲水亭8号的刘广山也掺和进来,聊到投机处,三人相视着“哈哈哈”地笑。
贯穿珍珠泉及王府池子的泉水通过街上,院中的水流潺潺地流进东侧的小河,然后汇入百花洲,再由暗流汇入大明湖。听泉水缓缓流淌、看柳叶随风婀娜,待的时间久了,老板们的气质也越来越像。
美甲店的“格格不入”
刘广山两口子开的茶馆在曲水河东侧,正门口有棵葡萄树。因为所处这条街的中间位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人们无论从东西南北哪个方位来,还没走到门口就被其他茶馆招呼进去了。一来二去,刘广山索性放弃了门口揽客,把精力放在茶叶品质和对老顾客的维系上。
5年前,为了孩子上学,刘广山把这间60多平方米的老宅收回了。不对外租了,自己干点什么呢?他平时爱好喝茶,这条街也适合,不妨开个茶馆。最开始,他还跟风卖过冲泡的奶茶,后来回过神来,渐渐理顺了经营的思路,店内的陈设也一点点地变化。
这几年,茶馆积累了不少老客户,谁喜欢喝什么口感的茶,吃什么味的瓜子,刘广山两口子心里摸得清。他们清楚,来的客人是为了在这里讨个舒服,尽管对环境的需求可能大于对茶的要求,但茶叶的品质得保证。这既是刘广山,也是老济南人做生意坚守的“道”。
直到去年,刘广山才给茶馆取了名:曲院风禾,他在街上卖着茶,等着有缘人来坐坐,续一杯茶缘。
跟曹雅男、刘广山卖饮品,李晓晨开照相馆不同,夏天的美甲工作室,在这条街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这条街上做美甲?姑娘你可想好了啊。”2019年冬天,曹雅男发现对面临街房换了个招牌,一个叫夏天的90后姑娘加入这群“老炮儿”的朋友圈。那时这间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刚刚装修完,之后还没怎么经营,疫情就来了,到了上个月才恢复营业。街里街坊的老板们,都替夏天捏把汗。
夏天反倒没那么担心。她的美甲店走高端路线,并不是靠自然客流,她主业本不在此,但没想到疫情后,主业受冲击,副业变主业了。夏天都觉得自己是歪打正着,因为她就是打心眼儿里喜欢美甲。没客人的时候她也不急,就在店里喝喝茶、看街边的风景。开花店也是她的梦想,最近她就在店里上了鲜花。她不算是佛系的店主,但真的就在老房子里寻到了生活的意义。
后宰门街的“熟客经济”
下午,懒洋洋的太阳斜晒进门窗,跟曲水亭街相隔不远的岱宗街咖啡铺里,熟客陆续来了。他们推开吱悠悠的木门,跟吧台后的张云梦打招呼。客人点完咖啡,张云梦从密封罐里取出烘好的咖啡豆,研磨、烧水、手冲,直到为客人端上桌。
虽然挨着后宰门街,但这间咖啡铺依旧是很多人无法信步逛到的,需要特意走来。没有店员,不推销饮品,如果不想聊天,甚至不会有交谈,张云梦一个人守着这间小店,只为喜欢这里的人们能过个惬意的午后。无论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她都保持着这种心态,她不知该如何评价自己,只觉得自己是个“认真的店主”,从结识咖啡的那一刻起,她认定了这是能让她喜欢很久的事物,至今依旧沉迷。
临近傍晚,后宰门街上亮起灰暗的灯光,这是这条街最好的时候。薛海田忙完一天的工作,驱车而来,他的酒吧在后宰门街62号,叫叁棵。
薛海田搬出一个穿着调酒师服的模特摆在门口,为的是告诉客人“我营业了”。十几平方米的酒吧里,风格偏欧洲街头风,点式光源则对私密性有了保障。不充值、不推销、不搞圈子,薛海田不喜欢绑住客人,这使得叁棵开业五年多,美食APP上仅有80多条点评。他并不在意这些,来的都是熟客,并且客人质量高,这才是他最为看重的。
济南的酒吧有很多风格,薛海田希望叁棵能做最纯粹的那种,就是卖酒。他调酒不用糖浆,用新鲜水果,只为了保证最好的口感。他的调酒没啥风格,客人的味蕾才是最好的标准。
薛海田是“斜杠青年”:白天他是上班族,晚上就摇身一变成了调酒师。复工后,他依旧不慌不忙,他有很多时间来做好自己。他有个想法:他的酒吧愿意陪着90后这一批青年人慢慢成长,等他们成为一代“老炮儿”,叁棵也会成长得更好。
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夜幕降临,春风拂面。两条街巷都到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曲水曦和的酸梅汤卖完了,曹雅男打算第二天再多做一些;刘广山的茶馆开始第二三轮的翻台;叁棵的老客人明宇摘下口罩,坐在吧台上的高脚凳上,他听着门外来来往往的脚步声,一杯酒下肚,感慨着:济南的夏天真的来了。
(新时报记者薛冬)
新闻推荐
省内低风险区解除社区封闭式管理 允许外卖、快递小哥进小区,有序恢复社区综合服务
五一期间,济南火车站共计恢复开行列车102趟,其中济南站恢复开行列车32趟。客流成分以中短途探亲、旅游为主,出行方...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