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洁 摄影 记者 梁大磊
因为心疼自己的孩子,很多老人在儿女有了下一代之后,都承担起了照顾孙辈的重任。老人牺牲自由时间、社交机会,甚至搭上退休金,只为让儿女生活更加轻松、孙辈成长更加无忧。但是,在部分家庭中,天伦之乐却因熊孩子的不懂事变了味,“别管我!”“你闭嘴!”孩子的无礼言语令老人心寒,也折射出家庭教育亟需改善的一面。
孙辈口不择言伤人心
62岁的亓女士最近被6岁的外孙气得不轻。她女儿、女婿工作都挺忙,平常是奶奶照顾孩子,极度宠爱之下,小家伙连简单的批评都听不进去。最近一个月,奶奶因事回老家,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到了姥姥身上。
姥姥和奶奶的育儿观念完全不同。亓女士更倾向于严厉一点的教育方式。没想到孩子并不买账,上周末中午忽然冷冷地丢过来一句,“你怎么还不回自己家?天天这么烦人,我不喜欢你。”亓女士听了后在盛夏的中午不禁打了个寒颤。
隔代抚养,是我国大江南北普遍存在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老人牺牲自由时间、社交机会,甚至搭上退休金,全职照顾孙辈,隔辈亲也成为一种普遍的亲情体现。那么,当孙辈口不择言“又来管教我,你闭嘴”,伸出双手往门外推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时,老人心中的伤痛有谁能抚平?
济南3分半春藤家长学院院长裴珂此前曾做过济南某知名私立幼儿园集团多年业务园长,他认为孩子跟老人顶嘴、对老人不耐烦、直呼老人姓名甚至骂老人等“隔辈伤”现象必须引起家长重视,冷静分析、合理应对,才能促进家庭和睦。
孩子父母“罪责”难逃
裴珂说,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模仿”,“孩子天生具有吸收性心智”。懵懂的孩子会把看到、听到的情景,“复制-粘贴”到大脑内,形成“预案”(模式记忆),当类似场景再现时,孩子首先默认“调用”大脑内的“预案”来应对。“如果孩子父母对待老人的方式不够尊重,那孩子自然也不知道尊重。”
年轻家长普遍工作忙绿,容易把情绪带回家,一不留意,就会在家里表现出来,出现对老人的言行不耐烦、看不惯老人生活方式等情况。所以,做父母的要经常提醒自己保持平和情绪,哪怕真的对老人有意见,也别当着孩子的面给老人冷脸。
从孩子角度来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经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这个阶段几乎没有同理心,无法感知老人的心情。即使孩子有了一定的同理心,也会因掌握的表达方式有限,有时会误用令老人无法接受的词句。还有一些孩子天生就喜欢挑战各种权威,老人也在其挑战范围内。
“孩子为什么不尊重老人?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们知道,在老人面前,自己的行为不会受到惩罚。”裴珂说,孙辈不尊重自己,老人一定是又生气又委屈,但也得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有溺爱孙辈的情况?是不是没有温和但坚定地表达“你这样对我,我真的很伤心”?怎样给孩子上好尊老课
家庭中如果出现了上述问题,家长可从以下几点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进行干预: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敬老爱老。在老人面前,以感恩的心取代颐指气使;对老人的生活习惯,从科学角度耐心沟通……如果年轻家长不能做到尊重老人,又何谈让孩子尊重老人?
其次,帮助老人树立威严。如果老人的确溺爱孩子,面对孩子时没有原则,那孩子在老人面前也很难有“界限感”。既然想让孩子尊重长辈,那么老人首先得改正溺爱、纵容等行为,树立自己作为长辈的威严。
另外,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孩子表现出不尊重老人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让孩子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有些家长一开始还会纠正孩子,后来却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其实,无论是纠正不良行为,还是培养良好习惯,都需要家长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教导。
“尊重,是一种生存品质。在孩子走向社会之前,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上好这一课,把尊老和敬老化为内在品质,孩子才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裴珂如是总结。
新闻推荐
在多数家庭中,妈妈承担着较多的养育工作,且是家校沟通中的主角。记者在采访时,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家委会中妈妈虽活...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